亚马逊创新的“独门绝技” | 嘉宾案例

首页 · 2021-01-07



当今时代,变化的速度及幅度都远超以往。这意味着,“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永远一去不复返了。作为美国最大的网络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被互联网公司视为标杆,它的成功和它创新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

 

这篇文章节选自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大师拉姆·查兰关于贝索斯的商业著作,深度解析了贝索斯的数字帝国——亚马逊,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从亚马逊我们几乎可以看清企业如何通过创新立于不败之地。无论你是公司创始人、中高层管理者、职场小白还是投资人,一定会有所启发


以下,enjoy~


 

2003年,《创新者窘境》的作者、哈佛商学院的克里斯坦森教授,在接受《快公司》杂志访谈时曾非常悲观地说,还没有看到任何一家公司成功打造出了永不熄火的破坏性创新引擎。

 

在这方面,亚马逊可谓独树一帜。亚马逊不仅取得了自身业务的快速发展,还创造了规模巨大的全新市场。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2012年《财富》杂志将贝佐斯称为“终极颠覆者”,2017年《快公司》杂志把亚马逊选为年度全球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2018年《福布斯》杂志评选了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公司,亚马逊也榜上有名。


那么在创新方面,亚马逊究竟有什么独门绝技呢?

 


敢于打造全新竞争力

 

贝佐斯认为,业务发展有两条路径。一是,从自己现有的能力出发,基于现有的核心竞争力,思考未来还有哪些提升空间。二是,从客户未来的需求出发,基于未来如何最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倒推回来,思考自己需要建设哪些新的核心能力。


过去几十年来,很多企业的默认发展模式就是第一条路径,核心竞争力理论就是这么说的。这样做虽然显得更加顺理成章,更加容易成功,但其发展空间是十分有限的。

 

亚马逊要走的,恰恰是第二条路径。这意味着:

 

必须敢于进入全新领域,敢于从零开始打造自己尚不具备的关键能力,并快速将之打造为赢在未来的核心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早在2004年,独自面对几乎所有人的反对,贝佐斯会毅然决然地选择自行开发电子阅读器,即今天我们看到的Kindle。当时,大家反对的理由非常充分。且不说电子产品处于竞争何等激烈的行业,单说做好电子产品所需的关键能力,尤其是硬件产品开发,就是当时电商业务出身的亚马逊完全不具备的。



在大家看来,电子产品与图书电商简直是格格不入的两个世界。然而,贝佐斯看到的不是形式的不同,而是实质的统一,即无论是图书电商,还是电子阅读器,只是满足同一客户需求的不同方式。

 

贝佐斯思考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即重要的不是现在会什么,而是企业要活在未来、赢在未来,需要什么能力。如果电子阅读是未来的大势所趋,甚至有可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纸质书,亚马逊就必须打造全新的核心能力,就算再难,也必须去做。这就是贝佐斯的思维逻辑,这就是亚马逊选择的发展路径。


敢于颠覆现有业务

 

很多企业明明坐拥创新先机,却把一手好牌打烂的关键原因,就是不敢挑战现有业务。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柯达。


柯达在其鼎盛时期曾占据全球胶卷市场80%以上的份额。后来成为主流的数码相机,将这个曾经的巨人,一步步逼进了破产的困境。令人唏嘘的是,当年最早发明数码相机的,不是别人,恰恰是柯达自己。


因为不敢颠覆自己的现有业务(胶卷),柯达选择了雪藏数码相机技术。正是应了那句老话:你自己不革自己的命,别人就会来革你的命。



类似的案例,还有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巴诺书店。


早在1999年,亚马逊还非常弱小时,贝佐斯在接受采访时就说,巴诺和亚马逊根本就不是竞争对手。为什么呢?因为巴诺虽然也推出了线上服务,但其使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出发点是为了巩固现有的线下业务。而亚马逊要做的是,充分利用新技术,创造全新的客户体验,开拓全新的市场空间。

 

基于这些认知,贝佐斯在决策做Kindle时,就明确地对该项目负责人说:“你的工作,就是要干掉自己的业务……就是要让卖纸质书的人都失业。”这位仁兄此前负责的,正是亚马逊图书电商业务。既然要做电子阅读器,就要做到极致的好,好到让大家都不读纸质书,好到让卖纸质书的人都失业,其中当然也包括亚马逊自己。

 

敢于开创全新市场

 

在创新方面,亚马逊特别令人钦佩的是其开创性。


他们的想象力似乎特别丰富,从来不会因为没有先例,没有现成的市场而裹足不前。过去几十年,大大小小的企业都需要建设自己的网络系统,需要自己购买硬件和软件,如果自己不会搭建网络,还得请外部的系统集成公司或者IT咨询公司帮助完成。这就是以IOE为代表的传统IT架构,即以IBM为代表的主机,以甲骨文(Oracle)为代表的关系型数据库以及以EMC为代表的高端存储设备。


然而,云服务改变了这一切。从那时起,企业多了一种选择,即无须投入巨额固定资产,无须自建复杂系统,可以借助第三方提供的云服务更快速、更灵活、更低成本地完成系统搭建。

 


在亚马逊之前,从未有人如此尝试,从未有客户如此要求,而且传统企业经营思路主张的是企业应对其核心能力严格保密、严禁外传。然而亚马逊打破这一切,开创了一个规模巨大、增速惊人的全新市场——云服务市场。云服务市场始于2006年,是亚马逊推出的简单存储服务,之后微软于2010年、谷歌于2012年才跟进杀入这个市场。

 

不怕失败,持续探索

 

发明创造是艰辛的路,其间伴随着一次次的失败与一次次的重新再来。想要推动创新,想要推动持续发明创造,就必须接受失败,甚至拥抱失败。


因为每一次失败的探索,都能让我们与最终的成功更接近一些。正是因为不怕失败,才能放下顾虑,才能更加勇敢地探索向前。亚马逊对此认识深刻,甚至把这种认知视为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


贝佐斯在2015年致股东的信中谈道:“我们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如何看待失败。我相信,我们是全世界最能包容失败的地方(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们坚信,发明创造与挫折失败是一体两面、相互依存的……很多大公司都说要推动发明创造,但就是不愿意接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失败。”

 

其实,亚马逊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也经历过很多失败。下表列示的,就是亚马逊经历过的18项重大失败。



面对微不足道的挫折失败,做到包容似乎并不那么难。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面对重大失败,尤其是那些损失高达好几亿乃至数十亿美元的重大失败。


贝佐斯认为,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发展及公司体量的不断提升,发明创造的规模也需要相应提升,否则太小的创新相对于巨大的业务体量而言,实在不足以带来什么真正的影响与改变。发明创造规模的提升意味着实验规模的提升,也就意味着失败规模的提升。


因此,贝佐斯在2018年致股东的信中首次提出了“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的重大失败”的概念,并强调说:“亚马逊还会投入按公司现有规模能接受的试错中,哪怕有时要交数十亿美元的‘学费’。当然,我们不会轻率地进行这样的实验。我们会努力确保这些实验是正确的,但并非所有正确的选择最终都会产生期待的回报。”亚马逊手机就是这种“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的重大失败”,当年光是一个季度的库存核销就高达1.7亿美元。

 

然而,这一失败并没有让亚马逊灰心丧气而就此退出硬件业务。相反,亚马逊汲取了手机失败的经验教训,把经过失败洗礼的项目团队及相关技能,投入智能音箱(Echo)及智能语音平台(Alexa)的开发工作之中。之后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亚马逊在这两个全新的领域——智能音箱及智能语音平台,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畏艰难,保持耐心

 

发明创造是艰难的,而且从效率的角度来看,无疑是低效的。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不仅要面对挫折失败,还要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


究竟能不能取得突破,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取得突破,全是未知数。


相比发明创造,沿袭现行做法,遵循传统方式及参照最佳实践则优势巨大:不仅效率高,确定性强,而且做起来特别得心应手,显得执行力超强。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很多人就是为了效率、为了确定性、为了执行力,有意无意间就与发明创造失之交臂。


贝佐斯认为:对于发明创造,就不该把追求效率放在第一位。在很大程度上,指引发明创造的是直觉、勇气、灵感和好奇心。发明创造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实验、失败、思考、修正、重来,甚至是停下来换个思路再重启,如此往复,一遍又一遍。



这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就像贝佐斯所说:“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通往成功的道路绝不可能是笔直的,而是蜿蜒向前的。尤其是那些可能带来重大突破、创造巨大价值的颠覆性创新,我们更需要保持耐心,给予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亚马逊的各项重大突破都经历了这样的耐心等待,其时间单位不是月,而是年。从有想法到上市,亚马逊云服务(AWS)经历了2年多,电子阅读器(Kindle)经历了3年半,智能音箱(Echo)经历了4年。


出自:《贝佐斯的数字帝国:亚马逊如何实现指数级增长》

作者:[美]拉姆·查兰(Ram Charan)

译者:[中]杨懿梅




© THE 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