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徽商凶猛

嘉宾校友 · 2023-07-06

点击报名嘉宾派,与400+上市公司董事长做同学

嘉宾商学作为国际化案例教学领导者,长期追踪观察全球最新商业实践,企业家群体也是嘉宾商学关注的重要课题。


近日,胡润百富榜公布,通览整个榜单,有意思的是,其中有42位安徽籍企业家的身家超过了50亿元,财富累计高达9384亿元,相当于蒙古国十年的GDP。新一代徽商的综合实力为何如此强劲?背后又有哪些发展新故事?请看本文解读。以下,Enjoy~

 
万万没想到,广东十大富豪中居然有四位是安徽人。


根据最新的《胡润百富榜》,身家上千亿的顶级富豪总共有32位,其中以广东为大本营的有8人,分别是身家2150亿元的马化腾、身家1900亿元的何享健、身家1500亿元的吕向阳夫妇(安徽无为人、比亚迪的大股东)、身家1450亿元的王传福(安徽无为人)、身家1450亿元的王卫、身家1300亿元的庞康、身家1100亿元的李西廷(安徽砀山人、掌控着中国最大医疗设备企业“迈瑞医疗”)、身家1100亿元的王文银(安徽潜山人、掌控着中国第四大民营企业“正威国际”)、身家1100亿的徐航。


通览整个榜单则会发现,居然有42位安徽人的身家超过了50亿元(放眼全国,只有浙商、粤商、闽商,能达到这个高度)。


这四十多个安徽人的财富加起来居然高达9384亿元。9384亿元是什么概念?相当于蒙古国十年的GDP。 

这些安徽籍企业家代表了一个在中国经济社会领域具有超强影响力的群体——新徽商。之所以在“徽商”前面加个“新”字,是为了跟古代徽商区别开来。


“新徽商”的综合实力到底有多强?或许比不上浙商、粤商等沿海商帮,但在中西部地区,那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1

在北上广创业的安徽人到底有多牛


每个省的电视台,是反映当地人精神面貌的一面镜子。《安徽卫视》特色节目叫《男生女生闯天涯》,投射了安徽人敢拼敢闯肯吃苦的精神品质。

安徽人确实爱闯荡,每年有上千万安徽人背井离乡,到外省乃至外国打拼。安徽是全国有名的人才输出大省,坊间有个说法——“安徽之外有个安徽”。


这其实是被逼出来的,没办法,安徽的人均资源确实太匮乏了。


安徽省,是清康熙六年(1667年)才与江苏省分家的。但安徽分到的资源,并不富余——


论交通,南北大动脉(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东西大动脉(新亚欧大陆桥)都在江苏,而没有经过安徽。

论农业,安徽南部尽是丘陵山区、北部则是著名的黄泛区,怎么样都搞不过一片平川、物产丰富的江苏。


论工业,中国第一批工厂就是起源于苏南(晚晴时期上海还属于江苏),安徽在改革开放以前都没啥大企业、大工程、大项目。


论服务业,省会合肥的经济首位度不够高,安徽人求学、治病、消费、娱乐……都是去“徽京”或“魔都”。


……


树挪死,人挪活。自古以来,“江淮大地”的有志青年就有结伴闯江湖的传统,“踏遍千山万水、走过千家万户、赚得千财万贯”。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最发达的“北上广”,留下了许多安徽创业者的传奇故事。


成名最早的安徽企业家是史玉柱,早在1994年就被评为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1995年就被《福布斯》列为内地富豪第8位。


当时准备在珠江西岸(珠海)修建第一高楼(巨人大厦)的史玉柱,估计没留意到珠江东岸(深圳)创业的安徽老乡——李西廷、王传福和王文银。


1991年,安徽砀山人李西廷为了打破外企在医疗器械行业的垄断,让中国的中小医院用上更好更便宜的医疗设备,在深圳创办了迈瑞医疗电子有限公司(迈瑞医疗的前身)。


四年之后,同样怀揣着“产业报国”梦的王传福,毅然辞掉了国企“金饭碗”,在深圳创办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当时还没造车,而是制造数码产品用的镍镉电池,其启动资金来自王传福的表哥吕向阳。


差不多同一时间,另一位姓王的安徽人(王文银),放弃日企提供的百万年薪,在深圳创办了一家生产出口电源插头的企业,名叫携威实业(“正威国际”的前身)。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90年代没啥曝光量的李西廷、王传福、吕向阳和王文银,如今都成了千亿富豪,被誉为“新徽商四大天王”。李西廷是“中国医疗器械之王”,王传福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之王”,王文银是“世界铜王”,吕向阳是“广州首富”。


而一度在珠三角叱咤风云的史玉柱,却在90年代末出现了破产危机,不得不回到长三角。进入新世纪,史玉柱创造了“脑白金”“黄金搭档”两大保健品品牌和氪金游戏产品“征途”,再次登上富豪榜。


长三角这块福地,不仅让史玉柱重回巅峰,还成就了更多安徽创业者。


安徽天长人张近东在南京创办的苏宁电器,一度是中国最大民企;


安徽太湖人李斌在上海创办了蔚来汽车,如今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代表性企业;


安徽桐城人方运舟在浙江创办了合众新能源,旗下品牌“哪吒汽车”如今月销量稳定在一万台以上;


安徽金寨人董经贵在无锡创办的雅迪控股,如今已经是“中国电单车之王”;


安徽桐城人祝义财在南京创办的雨润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肉制品生产商之一;


安徽滁州人刘修才在上海创办的凯赛生物,在长链二元酸领域可以卡外企的脖子;


安徽和县人江宝全在南京创办的金箔集团,是世界五大真金箔生产中心之一;


……


在江浙沪城市中,南京最受安徽人欢迎。南京外来常住人口中,安徽籍占约30%,所以有人调侃南京为“徽京”。


而北京的“新徽商”势力也很强,比如说,合肥人唐斌森的“元气森林”,安徽太湖人李斌的易车网,合肥人杨浩涌的“瓜子二手车”。


这些在沿海地区发家致富的安徽企业家,身上有许多共同点:


一是学习能力很突出,李斌是太湖县高考状元,史玉柱是怀远县高考状元,李西廷毕业于中科大(安徽第一学府,后文会多次提到),王传福毕业于中南大学(985大学)……都是妥妥的学霸;


二是抗压能力非常强,史玉柱破产之后还能东山再起,李斌挺过了2019年的至暗时刻,王传福为了造车差点和投资人决裂……新徽商都像黄山迎客松一样咬定青山不放松。


另外,这些在外面发财的安徽企业家,时刻不忘父老乡亲的恩情,总是在琢磨如何回报家乡。


2

下徽商共创“合肥神话”


如果要评选过去20年最成功的省会,非合肥莫属!

2003年,合肥GDP只有477.78亿元,全国排名八十开外。


2006年,合肥GDP首超千亿,超越太原。


2008年,合肥GDP达到1664.84亿元,同时超越昆明和南昌。


2014年,合肥GDP突破5000亿大关,超越石家庄。


2015年,合肥GDP高达5660.3亿元,超越长春和福州。


2016年,合肥GDP以6274.3亿元连超西安和哈尔滨,进入省会十强。


2022年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中,合肥位居第11(排名高于西安、济南、郑州)。


合肥的跨越式发展,既有历任合肥领导的功劳,也离不开合肥企业的卓越贡献。


而合肥工商界有三股势力:

一是本土企业家;
二是返乡投资的徽商大佬;
三是来合肥创业的外地(外国)富商。

他们共同做大做强了合肥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人工智能、半导体显示等高端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合肥虽然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江淮汽车、安凯汽车)。但是真正腾飞还得靠两位徽商大佬(李斌和王传福)。

蔚来和合肥的“双向奔赴”,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今天我想重点讲讲比亚迪在合肥的创业故事。


据了解,比亚迪合肥基地将分三期建设,规划面积1.2万亩(约110个足球场那么大),规划总产能132万辆/年(超越了特斯拉上海工厂)。


更厉害的是合肥的办事效率。从谈判到签约用时23天,签约到开工用时42天,从开工到整车下线用时10个月……这速度比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还要快。


蔚来和比亚迪的超级项目,进一步巩固了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吸引了长安汽车和大众中国公司的注意力。在今年5月底的“投资安徽行”启动大会上,大众中国公司宣布要在合肥追加投资231亿元(如果按百元大钞铺开,可以绕地球一圈)。


围绕着整车工厂,合肥还形成了一条强大的汽车配套产业链,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国轩高科。


国轩高科的创始人李缜是土生土长的安徽人,早年靠着开发房地产赚到了第一桶金,2005年在中科大参观学习时,看准了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的市场前景,便转型做动力电池。


2011年,国轩高科与江淮汽车共同开发了一批电动出租车,全国首批585辆纯电动轿车在合肥示范运行,开中国纯电动轿车产业化之先河。


2012年,宁德时代刚成立1年,“前辈”国轩高科登顶国内动力锂电池产值榜首。


2015年,国轩高科借壳东源电器正式登陆深交所,成为“中国动力电池第一股”。


2016年,李缜以140亿元财富成为安徽首富。


不过,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实在太卷了,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异军突起后,国轩高科的江湖地位就不断下降,李缜的首富位置也就没保住,被另一位新能源大佬(曹仁贤)拿走了。


曹仁贤虽然出生于浙江杭州,但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合肥度过的。在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第二学府)学习和工作了11年(1986~1997年)之后,在一间不足20平米的小房间里创办了阳光电源。


2004~2008年,为了集中力量搞好光伏逆变器和风能变流器产品,曹仁贤力排众议,果断砍掉了两大现金业务(不间断电源和应急电源)。


他专注极致快。2009年,阳光电源已掌握着中国新能源逆变器60%以上的市场份额,居全国第一。


2011年11月,阳光电源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新能源电源行业第一股”。


2013年,阳光电源主持起草了光伏逆变器的国家标准。


截至2021年12月,阳光电源在全球市场已经累计实现逆变器装机超过224GW,全球第一。


水涨船高,曹仁贤的身家也在2021年飙到了650亿元。


除了新能源大赛道外,合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表现,也可圈可点。说到这里,不得不再提一下中科大。


如果说清华学霸扛起了中国芯片的半壁江山,那么中科大就是妥妥的“AI黄埔军校”。


中科大18罗汉在智能语音技术崛起前坚守数十年,于是有了今天的科大讯飞;


梁家恩和两位中科大校友,抓住语音技术发展的浪潮,于是有了云知声;


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科大校友汤晓鸥和周曦分别成立了AI四小龙中的商汤科技和云从科技;


上市科创板的寒武纪,是中科大一对天才亲兄弟成立的,两人分别在14岁、16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


中科大的这股创业潮,反哺了合肥的高科技产业。根据英国《自然》增刊《2022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合肥在全球科研城市中排名第16位,超过了深圳、杭州、成都等著名城市。


3

安徽批量复制“合肥模式”


合肥没有“吃独食”,而是大方地把自己的发展经验传授给了兄弟城市。用网友的话来说,安徽正在批量复制“合肥模式”。

安徽第二大城市芜湖,完成了从老工业基地到先进制造业高地的转变。网上出现一个新梗,“呜呼起飞”。


山多田少的滁州,原本是不起眼的穷市,靠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红利,牢牢抓住江浙沪产业转移的机会,实现了华丽的逆袭,经济总量从2011年的全国180名开外,跃升到2021年的87名,上升位次居全国城市之首。


过去十几年,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安徽城市,还有阜阳(世界500强企业“海螺水泥”的发源地)、亳州(曹操故里、古井贡酒发源地)、宣城(宣纸发源地)、宿州、池州、黄山、蚌埠。


在天下徽商和各地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安徽的经济实力得以飞速发展,从“中部小透明”变为“长三角最有潜力的大省”。


安徽经济环境的改善,又为徽商们提供了更好的发挥平台。而当徽商把企业做大做强后,安徽的产业也就越来越强。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作为一个江西人,我非常希望江西社会各界能够打开格局,认真学习和研究安徽经验。同时也祝福,中西部省份都能像安徽一样走向逆袭之路。

作者 | 江右三郎

来源 | 秦朔朋友圈「qspyq2015」 


推荐阅读:

扛起高质量发展的大旗 | 嘉宾派第12季招生启动

安徽省省长王清宪与嘉宾商学创办人吴婷率领的企业家校友座谈

嘉宾商学吴婷联合国发言:赋能中国新商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吴婷:贵州“村超”,土味赛事如何成为顶流?

向毛泽东学习,逃出企业的“李自成模式




© THE END


交流合作请添加嘉宾商学助教Crystal

  微信号:ijiabin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