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两会:数字化转型成“众盼所归” | 案例酷100

案例·商业报道 · 2021-03-18



嘉宾大学作为全球商业案例教学领导者,长期追踪观察全球最新商业实践,其中,两会是嘉宾大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021年3月5日至11日,全国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以下简称“两会”)在北京圆满召开。此次两会的议题一方面聚焦在普惠民生上,另一方面聚焦在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方向。

 

在两会召开期间,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达:“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同时,中国知名优秀企业家人大代表雷军、马化腾、姚劲波等人都相继建言两会,结合当前国内经济走向趋势以及企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那么,数字化转型究竟有多重要?不转行不行?


以下,enjoy~



数字化转型的切口是流量

 

2021年,实质更像是一场资源赛的针锋对决。以流量入口为切点,中小企业从巨头盘桓着的流量高地疯狂抓取增量市场,巨头企业在绞尽脑汁留存现有客群,不断发力“存量+增量”市场。而造成这种抢夺战的直接原因是一场疫情,但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

 

根据公开数据查询得知,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逐年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2005年至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14.2%提升至36.2%,2019年占比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从改革开放到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到智慧城市建设、互联网到万物智联,科技正在以迅雷之势席卷全球。同样,优秀科技创新企业仅仅守住现有存量市场就够了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因为即将有新的企业新的竞技模式取代现存发展规则,创新变革无处不在,时代的迅猛发展就是数字化经济所蕴藏的巨大商机。

 

接下来,在数字化经济时代下,我们从智能制造、物联网、智慧零售三大方向的企业转型商业案例进行深入解剖,来了解数字化转型的挑战难点与现实意义。


从“制造”到“智能制造”

 

作为人大代表的雷军,在两会上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建议。

 

雷军认为,当前智能制造已成为做大做强做优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突破口,但我国智能制造仍然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十四五”时期,我国制造业必须继续坚持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之路,聚焦基础研发能力,增强网络信息化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加速推进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 的转变。

 

具体建议上包括:

 

1.营造有规划可预期的宏观政策环境,引导龙头企业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推动产学研协同研发组建创新联合体,夯实智能制造装备及关键部件的基础研发能力。

 

3.持续培育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力争在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系统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4.通过引进来、培养好、促转型等方式,加速填补智能制造人才缺口。

 

以机器人产业为例,机器人产业非常注重核心技术,这是中国人的短板。制造业经过几年的转移,从美国转移到欧洲和日本、亚洲四小龙、台湾、韩国、最后到中国大陆,中国也当之无愧“制造业大国”,但是中国的自动化水平与智能装备水平较低,美国又在提制造业回归,开始向印度、越南这些国家转移。而中国为了避免“空业化”一定要发展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制造落地发展。

 


埃夫特智能装备是一家坚持自主创新与海外并购的优秀智能制造企业。嘉宾大学学员埃夫特智能装备董事长兼总经理许礼进知道,这是挑战也是机遇。许礼进曾告诉嘉宾大学,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必须经过3个关卡:

 

1.经济性:企业主在考虑引进机器人的时候,一定会算机器人成本和人工成本哪个对自己更有利。显而易见的是,近几年来,中国的人工成本正在上升,技术含量不高的加工企业已经转移到东南亚地区。因此,这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机会所在。

 

2.技术性:目前,全世界的机器人还有很多技术上的难题没有解决掉,如何让机器人像智能手机一样经济实惠,是机器人产业需要探索的方向。如果想替代人工,甚至在家庭中普及机器人,必须突破技术难题。

 

3.文化体系:国家出台的一些标准、法律法规,以及机器人在推广和普及中涉及到市场和用户的接受问题,但这个问题最终的归结是“你提供的机器人是否足够实用?”既有大脑可以快速决策,又有机械臂可以持续、高效执行。

 

埃夫特智能装备从发现问题开始,开始了大刀阔斧的颠覆创新与战略改革。从产品工艺相结合,到云端大数据积累、核心零部件工厂化、以及产业链的相互打通与AI结合,许礼进想要将笨重型机器人不断创新轻便化,针对各行各业的需求去定制化,这也是数字化转型对传统制造业的重大颠覆与重塑。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与2005年相比,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增长了12.7倍,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6%,而同期GDP仅增长了4.3倍,年复合增长率为12.6%,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增长了2.2倍、3.4倍、5.9倍,年复合增速分别为8.7%、11.1%和14.8%,显然数字经济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动力。

 

如下图所示,从总体上看,我国互联网业务收入保持较高增速,2020年1-7月,我国大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6916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仍低于去年同期5.8个百分点。可见,就算受到疫情的冲击,我国互联网的业务收入并未出现断崖式下滑,反而保持稳定。

 


在两会上,雷军建议要推动老年人数字化服务尽快纳入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建言,要引导互联网与智慧农业“同频共振”,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毋庸置疑,“互联网+”服务的商业落地可开拓领域还有更多。

 

同时,近年来物联网正在悄悄颠覆与改变互联网的传统应用模式,这也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历史折点。物联网IoT被定义重构与商业落地,隐藏着的无感知经济时代也在缓缓开启,出行模式越来越便携、智能家居越来越普及、公共安全越来越全面......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认为,互联网的主要特性是连接人,主要服务个人消费者,目前为止全球互联网独角兽企业基本都属于消费型互联网。而物联网能够通过智化的物将跨地域、跨不同机构整合起来,加之大数据的产生运用。在物联网时代,互联网应用的层级变成转向以消费者与个人与企业并重而且融合的阶段。

 

在物联网时代,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更为迫切。以海尔为例,在ABCD(Artificial Intelligence;Block Chain;Cloud;Big Data)时代,海尔的战略是“创建一个物联网生态品牌”。

 

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认为,未来思考转型和变革都需要思考和利用ABCD新的技术,这些技术尤其对物联网至关重要,智慧已经成了物联网时代最根本的特征。

 


海尔搭建的智能生态中,前端有制造端,大规模定制,用户参与的体验迭代;后端把电器变成网器,变成交互的场景,形成全行业的这种体验;有“线上+线下”体验,也有微店,中间通过智慧物流串起来。这一模式的根本变化是把过去的顾客变成真正的用户,再变成终身用户。对于“顾客”来说,交易是一次性的,交易完成即结束;但从“用户”的角度思考的话,买到商品只是交易的开始。


从“零售”到“智慧零售”

 

在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向2021年两会提交三份书面建议,包括“推进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即强化政策引领,为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提供有力支撑;构建商业体系,鼓励平台企业投入研发数字化转型产品。

 

其中,在生活服务业中,数字化转型的首要商业落地场景就是零售业。2020年,一场疫情彻底颠覆了线下零售的传统经营模式,不仅打造了线上零售生态链,还开拓了直播带货、无人零售等模式,通过高精准个性化推荐,助推C端用户养成线上线下常态化购物习惯。

 


苏宁易购集团IT总部执行总裁荆伟认为,“传统行业融入数字化经济、互联网经济发展,需要进行巨大投入,进行业务重大变革,甚至是改变原有的运营模式。这也意味着,小微零售商要想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单打独斗’几乎不可能实现。他们需要现有团队可承接的低成本、高产出、易上手的方案,需要平台、生态、运营工具、数据服务等差异化的方案或服务。”

 

天图投资是一家19年专注于消费品领域的专业投资机构。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冯卫东定义了“品类三界论”理论,冯卫东告诉嘉宾大学:“在这个理论下,就能够精确地看待什么是零售和新零售。消费者购买决策会面临三大问题:一是买什么;二是去哪儿买或者如何买;三是如何选择。”

 

显然,基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利用数字化工具赋能,将消费者需求最大化,进而打破线上线下单边发展的局面,实现新科技与实体产业的完美融合,从变革流通渠道、利用大数据牵引、运用社交化客服、个性服务与精准营销等方法不断完善与落地智慧零售产业链,是当代智慧零售场景应用新模式。

 

从2021年两会看中国未来十年数字化经济发展趋势,数字化转型的惠利面不仅仅在智能制造、物联网、智慧零售三大方面,随着5G覆盖面的普及化,智慧城市建设的大力推动,数字化经济的商业落地会越来越惠民惠利,数字中国正发展,不转真的不行。


文 | 杨阳

编辑 | 冯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