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商学创办人吴婷:黄仁勋机器人天团里的中国队友

案例·线下访学 · 2025-03-27

黄仁勋说:人形机器人的ChatGPT时刻即将到来,而给他说这句话底气的,是中国。


今年我带队去往CES展,看到这里人形机器人成为整条街最靓的仔,叠衣服、换灯泡、翻跟头、泡咖啡、做按摩,干什么的都有。


黄仁勋更是在他的演讲中带了一支“机器人天团”上台,一共14位,个个身怀绝技。


你可能不知道,这支队伍的成员,接近一半来自中国。


黄仁勋想让机器人走向世界,那可是离不开“中国队友”的。


今天我来给大家盘点这几位让黄仁勋离不开的“中国队友”,也借案例给大家科普一下人形机器人的行业基本面。


第一位,宇树科技H1。


宇树成立于2016年,总部在杭州,是四足机器人,也就是机器狗的开创者之一,它占据了全球近70%的销售份额。


把机器狗做成熟后,宇树又把技术复用到机器人上,曾创下3个员工花6个月就造出人形机器人的神话。


那台6个月的“速成人”,就是这次CES跟老黄一起亮相的H1的原始版。


H1身高1米8,用超轻量级材料制成,体重还不到100斤。但它的峰值扭矩达到360N.m,峰值扭矩密度为189N.m/Kg。


给大家科普一下两个专业名词。


“峰值扭矩”类似于肌肉爆发力,决定了机器人短时间内能够输出的最大力量。


而“扭矩密度”显示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下能产生的最大力量。你可以理解为,相同体型的两个人,谁的扭矩密度大,谁的力气就更大。


宇树凭借自研的大扭矩关节电机等核心零部件,H1虽然长得瘦,但动力十足,可以负载30公斤,最快奔跑速度达3.3米/每秒,一度是全世界跑得最快的人形机器人。


这么说吧,它背着两扇排骨跑,你都未必能追得上。


H1不光跑得快,还很灵活。它采用自研算法和英伟达加速仿真平台,能自主学习和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比如搬东西、叠衣服,甚至是跳《科目三》,它也是全球首个能原地后空翻的商业化人形机器人。


2024年四季度,H1正式量产,你可以在吉利、蔚来等的汽车厂,以及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里,见到它“打工”的身影。


下面有请老黄的第二位中国队友,智元旗下的远征A2。


智元机器人的创始人叫彭志辉,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科技大V“稚晖君”,又被称为“野生钢铁侠”。


他27岁就加入了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他研发的机械臂甚至可以给葡萄缝针。


2023年2月,他创立了智元机器人,核心团队大多来自顶尖高校和科技公司的顶级专家,只用6个月就发布了第一代具身智能机器人——远征A1。


别看是初代,人家已经能在汽车产线上安底盘、搬物料了。


到2024年8月,A1的升级版远征A2正式亮相,它身高169cm,体重138斤,采用自研的关节电机PowerFlow,峰值扭矩超过350N.m,同时,整身拥有55个自由度。


关键词又来了,自由度。自由度是指机器人关节可以活动的方向和数量,自由度越高,机器人的动作越精细、灵活。


那55个是什么概念呢?


这么说吧,老前辈波士顿动力最先进的机型Atlas自由度是28个,当红炸子鸡特斯拉Optimus Gen-2自由度是42个。


另外,它还集成了激光雷达、全景相机等多种传感器,引入自动驾驶领域的Occupancy感知方案,在嘈杂的环境里,它拾音的准确率也能高达96%,人脸唤醒率高达99%。


就是让它去当个会议主持人,也是小菜一碟。


目前智元的估值已超过10亿美元,旗下的“远征”和“灵犀”两大系列都已启动量产计划,其中人形机器人已经卖了700多台。


老黄的第三位中国队友是位老铁,来自小鹏汽车的小鹏Iron,Iron就是铁,所以叫小鹏老铁。


2020年,小鹏收购了“多够机器人”,然后成立“鹏行智能”,正式布局机器人赛道。


3年后,首款人形机器人PX5正式亮相,2024年11月,又推出新一代人形机器人,也就是老铁。


老铁全面对标特斯拉Optimus,身高178cm,体重140斤,双手1:1仿照了人手设计,光是手部的自由度就高达15个,全身一共62个,是本期我的盘点里机器人中的最高值。


背靠小鹏汽车,鹏行智能不但经费充足,还能共享小鹏汽车的技术。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殊途同归,在技术上有同源性,比如小鹏做自动驾驶积累的视觉识别、激光雷达和传感器融合技术,都可以植入给老铁,让它实现720°无死角感知,在行走和避障时也像汽车一样精准和稳健。


此外,老铁还搭载了小鹏汽车同款的小鹏天玑AIOS,帮它实现了人机之间的“对话自由”。


一套组合拳下来,老铁的研发周期缩短了30%,研发成本还降了40%,名副其实的“事半功倍”。


收了小鹏汽车这么多好处,老铁也懂得知恩图报。现在,老铁已经在小鹏工厂里“就业”了,既能指挥生产,又能打螺丝搬砖。因为老铁的加入,小鹏汽车的生产效率也提升了30%左右,生产成本降低了20%左右。比如安车门,传统人工操作的误差率大约1%,而老铁能把误差降到0.1%以下。


有来自大厂的,还有来自名校的。


第四位出场的,是唯一一家清华大学占股的人形机器人企业,星动纪元推出的Star1。


星动纪元创始人陈建宇是清华博导,有10多年的机器人、AI研发经验。


2024年8月,星动纪元正式发布Star1,定位是超高端人形机器人。


多高端呢?


它身高171cm,体重126斤,但峰值扭矩竟高达400N.M,最大负载达到160kg,最快奔跑速度超过6m/s,排世界第一。


H1是扛着两扇排骨跑,它是扛着一头猪跑,速度还是H1的将近2倍。


此外,Star1还有个绝招——撸猫。它全身自由度55个,配备指尖阵列式触觉传感器和深度视觉相机等多种外设,五指灵巧的像人手一样。你看这猫主子一脸享受,说明Star1的手法着实不错。




有清华的地方必有北大,第五位出场的,是来自由北大90后助理教授王鹤创办的银河通用机器人。


银河2023年5月才成立,但已经融了12个亿,最新估值35亿。


本次跟老黄一起出场的,是银河在2024年6月发布的G1。


跟前面几位队友不同,G1是“双臂+单腿+轮式底盘”的构造,能360度转弯和前后左右移动;它身高173cm,但躯体“可折叠”,向上摸高2.4米,向下“跪姿”又能触地,真的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加上1.9米的臂展,它的工作空间非常大:既能去工厂“打工”,也能走进家庭,帮你收拾屋子、晾衣服。在CES现场,银河还搭了个24小时无人便利店,G1当店员,取货、配送全能干。


现在银河已经跟美团达成战略合作,要帮美团打造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慧药房。


老黄的第六位,也是最后一位中国队友,是傅利叶智能推出的GR-2。


傅利叶成立于2015年,算行业老前辈了,是国内最早进入康复机器人领域的企业之一,已经和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合作,也是中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的龙头之一。


2023年,傅立叶又杀入人形机器人赛道,推出GR-1,并成功量产了数百台。又过了不到一年,GR-1的升级版GR-2就闪亮登场了。


它身高175cm,体重126斤,全身共有53个自由度,硬件各方面跟前几位队友比都不差。而且GR-2的泛化能力也很强大。


什么叫泛化能力?简单说就是机器人“举一反三”的能力,泛化能力越强,越能把当下学到的知识或技能,应用到不同的场景和任务中去。


GR-2能完成105项不同的桌面任务,平均成功率97.7%,已经很优秀了。


目前,GR系列机器人已经在导览咨询、学术科研、工业制造、医疗康复等领域落地应用了。


黄仁勋曾说“具身智能是AI的下一个浪潮”,而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就是人形机器人。在这场全球性的科技竞赛中,中国选手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竞争力。


毕竟人形机器人也是AI的典型应用,而拼应用,中国人从来没怕过谁。


作者 | 吴婷


参考资料:

[1]快讯团队.傅利叶发布GR-2,从医疗到通用人形,它做对了什么?.ITBEAR.2024

[2]许丽思.小鹏AI机器人来了!身高1米8,用上大模型,已进厂拧螺丝.智东西.2024

[3]杨柳.人形机器人公司银河通用获投7亿元,创今年天使轮融资额之最.南方都市报.2024

[4]清源.星动纪元发布首款产品级人形机器人 STAR1:最大负载 160kg,主打耐力负重、高爆发短跑.IT之家.2024

[5]Congerry.创业13个月,完成6轮融资!稚晖君的机器人公司又被投了.腾讯.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