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半导体教父”张忠谋的三个绝招

案例报道 · 2024-04-10

如果说黄仁勋卡了全球大模型的脖子,那么张忠谋就是卡了黄仁勋的脖子。


英伟达算力芯片总是卖断货,一面是需求真的大,另一面,也是产能真的跟不上。


目前能满足英伟达技术要求的,只有台积电的CoWoS方案,这也是全球最先进的AI芯片封装技术。英伟达的需求一年翻两三倍,台积电的产能建设肯定跟不上。再大的客户,也得老老实实排队等着。


不只是英伟达,全球主流的芯片设计厂商,基本都受制于台积电,尤其是最先进的3nm制程,台积电良品率远高于三星,几乎是大厂唯一的选择。


台积电创始人、耄耋之年的张忠谋,依然是全球芯片霸主。他要是哪天身体不舒服,整个芯片产业链都得跟着跌。


那么张忠谋究竟是怎么成为芯片灭霸的?简单说,就三招。


第一,是颠覆行业逻辑。


要把芯片造出来,总共分几步?三步: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


芯片行业的一代目,比如德州仪器、英特尔、三星,三步都是自己干,业内叫IDM模式。


这种模式很大很酷,也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但是成本实在太高了。一座晶圆厂的建设成本就要几百亿美元,再加上设计、封装测试,家里没矿根本做不起。


但是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代目们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反正大家都这么干,而且成本高也是护城河。


1987年,56岁的张忠谋创办了专门做芯片制造的台积电,成为一条鲇鱼。


在此之前,他已经在德州仪器干到了总经理,曾在全球掀起过半导体大战,丰富的行业经验,让他发现了IDM模式的问题,并给出自己的方案:你们只管设计,制造、封测外包给我。


相当于大夫只管开方子,台积电照方抓药。大夫省心省力,可以专心搞研究。而且我只抓药不看病,你也不用担心我抄你的秘方。


听着很美好,但是一代目都不愿意。我自己就有药房,你给我抓药,我的药房岂不是白弄了?


好在他们也不是铁板一块。当时英特尔刚转型做CPU,张忠谋提出,你们从头开始做CPU不容易,不如先集中精力搞设计,把制造的事儿交给我。你要是觉得我们有啥问题,尽管提,我们全改。


在一口气改掉200多个问题后,台积电终于通过英特尔的考核,拿下大单,从此客户源源不断。


随着芯片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没人再愿意搞什么IDM了,如果你非得自己设计自己造,等你的产品拿出来,对手下一代产品都要发布了。行业逻辑颠覆者台积电,成为谁都离不开的存在。


张忠谋成为芯片灭霸的第二招,是对专利的变态重视。


台积电已经连续8年位于中国台湾专利申请冠军,一年研发投入将近400亿(人民币),是大陆最大同行的七八倍。


在创业的前十年,台积电跟其他芯片代工厂一样,都是找IBM拿技术授权。1997年IBM研发出130纳米的铜制程方案,按过去的速度,从出方案到量产至少要5年。台积电没有等现成的,2000年决定自己干,当时的台积电远没有今天的规模,这么干就是玩命,但是张忠谋掏光了家底也要技术独立。他们比IBM晚出发3年,结果量产时间比IBM还早1年,台积电的江湖地位再上一个台阶。


张忠谋不怕花钱,只怕下面的人不敢花钱。


2006年,75岁的张忠谋第一次退休,接班人蔡力行为了省钱,裁员降薪降研发,而三星顺势挖人,连技术骨干都挖走了。张忠谋勃然大怒,在2009年宣布蔡力行下课,他要重掌台积电。张忠谋回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新增10亿美元研发经费,要求只有一个,尽快给我花出去。


研发专利要重视,保护专利更要重视。一路走来,他几乎把同行告了个遍。先后四次起诉大陆最大同行,总计索赔170亿(人民币)。那些跳槽的技术骨干,几乎都收到了法院传票,你能把人挖走,但是台积电的起诉能让他干不了活儿。


虽然芯片代工科技含量高,但说到底还是制造业,而制造业的关键是工厂和产线。


造价上百亿的产线、上千亿的工厂,你敢不敢、舍不舍得投,是决定成败的最后一环。


张忠谋不但敢投,还敢逆势投,在行业下行周期猛砸钱。


他明白,芯片代工业总在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之间摇摆;如果要选,台积电宁可选产能过剩,因为产能过剩只会带来财务损失,但产能不足就会错过上行周期新增的市场。


如果你想等市场好转了再增加投资,那肯定吃不上热乎的,因为一个工厂从建设到量产要两年时间,等建好,行业又衰退了,两头打脸。


要扩张,必须敢于逆势下注。


比如2022年下半年,手机、电脑、电视等芯片终端需求下滑,芯片行业开始衰退,台积电却决定建五座新厂。其中仅日本熊本晶圆23厂,总投资就达到600多亿(人民币)。


等到行业上升期,这些产线就会变成摇钱树。


2018年,张忠谋再次退休,颐养天年。他的芯片战争结束了,而战场永远都在。


出品 | 嘉宾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