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会议传递10大信号,中国经济有望重新引领全球

首页 · 2022-12-08

报名嘉宾派,与400+独角兽及上市公司创始人做同学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此次会议传递出哪些重大信号?且看经济学家任泽平的解读。以下,Enjoy~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要点如下:

第一,总基调:重启经济。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第二,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在“加力”上,预计适当提高赤字率,必要的情况下发行特别国债稳增长、保民生。在“提效”上,预计发力新基建、支持市场主体等。

第三,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预计货币政策继续降息降准,延续适当宽松、合理充裕。政策性工具和结构性工具发力宽信用,在推进基建、支持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稳楼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扩大内需:提振市场信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第五,没有提及房地产,结合近期政策,稳楼市“三箭齐发”标志房地产政策拐点已现,市场拐点的到来还需要经济活动复苏。

第六,稳就业、保供稳价、帮扶困难群体。宏观上是数据,微观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欢离合。

第七,统筹发展和安全是长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要求。“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

凡事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事情正在起变化,过去压制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四大因素均在边际改善:美联储加息节奏或将放缓、防疫政策持续优化、房地产政策拐点已经出现、新一轮货币宽松和稳增长政策空间打开。

只要我们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重启经济,中国经济有望重新引领全球。只要我们科学抗疫,深信曙光就在前方。

1、总基调:2023重启经济

四季度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2023年的重点在重启经济,全力拼经济,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

2022年前三个季度GDP同比分别为4.8%、0.4%、3.9%,如果四季度经济不能重启,意味着全年经济增速可能低于3%。

三季度以来,海外需求显著下滑,出口负增长,意味着扩大内需重要性紧迫性提升。11月美国、欧元区、日本、韩国制造业PMI分别为49.0%、47.1%、49.0%和49.0%,均落入收缩区间。全球贸易大幅下滑,韩国和越南出口同比分别为-14.0%和-1.3%。11月中国出口同比-8.7%(以美元计价)。

10月消费和房地产十分低迷,11月PMI大降,意味着稳增长重要性提升。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0.5%,9月同比2.5%;10月房地产开发当月投资同比-16.0%,9月同比-12.1%;10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23.2%,9月同比-16.2%。11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分别降至48.0%和46.7%,比9月大降1.2和2.0个百分点。



11月国常会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前期推出财政金融政策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是促投资带消费、稳经济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政策效应正在显现,要狠抓落实。后续,实施好生活服务业纾困政策;支持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进保交楼,加快项目建设和交付;努力改善房地产行业资产负债状况;持续保障交通物流畅通;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准;保障基本民生;等。

建议:将2023年GDP增速目标设定为5%以上,向各界传递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放开经济活动的明确信号,以稳定预期、提振各方信心;提高2023年赤字率,推出以新基建为核心的新一轮扩大内需活动;可以考虑发放消费券,打通国民经济循环,帮助部分困难群众度过暂时性困难,提振民众信心;推动平台经济完成专项整改,推出“绿灯”投资案例,提振民营经济信心,为创新和就业作出贡献,激发企业家精神。

2、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预计提高赤字率

四季度政治局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2022年积极财政发力注重“提效能”,稳经济。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6.71万亿元、比上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增长8.4%。上半年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地见效,小微企业是受益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4月至8月31日,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3万亿元,已获得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户数占比达到93.7%。下半年广义财政接续推动基建投资高增,8000亿政策性银行信贷、6000亿政策性金融工具、5000亿专项债限额,助力稳经济大盘。

2023年财政将延续积极基调,兼顾发展和安全、稳经济与可持续等多重目标。

在“加力”上,预计适当提高赤字率,必要的情况下发行特别国债稳增长、保民生。特别国债的发行审批较为灵活,不计入赤字,2020年发行的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用于扩大投资和消费,很好地发挥了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的作用。

在“提效”上,2023年经济仍需基建发力,专项债需与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强配合,推动实物工作量的形成,提升财政实施效果。

3、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预计降息降准和政策性结构性工具

四季度政治局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预计货币政策继续降息降准,延续适当宽松、合理充裕,稳增长和宽信用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中国人民银行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5000亿。

政策性工具和结构性工具发力宽信用,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推动基建项目加快落地。截至目前,国务院调增8000亿元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部署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6000亿,用于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二是支持小微企业。引导银行对普惠小微存量贷款适度让利,继续做好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债的支持力度。

三是稳楼市。近期稳楼市“三箭齐发”,形成了信贷、债券、股权等三大融资政策支持体系。

4、扩大内需,提振市场信心

四季度政治局会议强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动力和活力”。

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了“56789”的重大作用。通过有力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提振民营企业信心,以帮助恢复市场经济的活力和经济增长的动能。平台经济完成专项整改,进入常态化监管,发挥平台经济在拉动就业和推动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是市场化、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推动者和建设者,未来将沿着市场化、全球化的方向不断前进,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5、促消费,放开经济活动和提高居民就业收入

四季度政治局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2022年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6%,其中,10月消费同比-0.5%,扣除价格后的实际同比-2.7%。


消费受消费能力、消费意愿以及消费场景等因素的影响,消费恢复缓慢一定程度受制于居民收入和就业,当前就业仍然存在结构性问题。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16-24岁、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7.9%、4.7%,均与上月持平。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5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3.2%,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同比1.5%。

建议发放消费券,有利于打通国民经济循环,帮助部分困难群众度过暂时性困难,提振民众信心。在资金来源上,可以定向与公开市场操作相结合发行特别国债;在发放范围上,消费券应覆盖所有行业、按人均发放,体现普惠性和公平性,带动全民消费;可设置补贴率,比如80%;在发放通道上,线上发行为主、多平台结合,有条件的城市可试点采用数字人民币。

6、启动以新基建为核心的投资刺激计划

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中,基建和高端制造业投资表现较好,房地产是主要拖累项。1-10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8.7%,制造业投资同比9.7%,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8.8%。

2022下半年以来,专项债与政策性金融工具双重加持,用以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对投资尤其是基建和制造业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振;2022年11月建筑业整体和土木工程商务活动指数均保持高景气。

目前2023年地方债提前批额度已下达,起到了政策接续作用。近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的通知》,要求各地方抓紧申报一批2023年专项债项目。预计随着专项债已募集未使用资金和政策性金融工具自身以及撬动的资金逐步落实、基建项目加快落地,四季度基建将继续有力支撑固投整体。

我们近年倡导“新基建”,新基建是支撑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大新型基础设施,关键是三大新基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科技领域新基建,以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开放、减税降费等为代表的制度新基建,以教育、医疗、社保等为代表的民生新基建。

7、没有提及房地产,“三箭齐发”稳楼市,从政策拐点到市场拐点

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行业,稳楼市有助于稳经济、稳就业、防风险。

四季度政治局会议没有提及房地产,但结合近期政策,稳楼市“三箭齐发”标志政策拐点已现,等待市场拐点的到来。稳楼市“三箭齐发”传递重要信号:1、部分房企上岸了,增信、展期、续贷、股权融资,这些工具都来了。2、不是所有房企都能上岸,保的是三好生现金流,而不是非三好生的资不抵债。3、上岸的房企重组整个行业、收获未来城镇化15个百分点、剩者为王,没上岸的房企被重组、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大洗牌,大出清,大变局,类似之前给大家说的供给侧改革后的钢铁煤炭。

我们判断,未来有两大拐点,政策拐点,市场拐点。近期重磅稳楼市政策主要修复优质房企融资端,部分房企三好生迎来了困境反转的阶段性改善,暂时拿到了救命钱和上岸的船票,意味着房地产的政策拐点或已出现。但是,市场拐点未现,短期居民购房信心和能力还未明显恢复,房企还将面对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时间考验,以及正心正念保交楼的良心考验。

未来既要避免房地产硬着陆,放松此前过严的限购限贷等政策,也要通过房住不炒、稳楼市、人地挂钩、金融稳定、房地产税、租购并举等长效机制,实现软着陆,长期平稳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我们在业内提出了分析框架“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在此框架基础上提出“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关键是城市群战略、金融稳定、人地挂钩和房地产税”。房地产新模式,关键是长租房、保障房、城市群战略、人地挂钩、租购并举、金融稳定、房地产税,用时间换空间,以促进供求平衡和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8、稳就业、保供稳价、帮扶困难群体

四季度政治局会议强调,“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
稳增长就是稳就业,重点关注解决就业主力的小微企业经营困境。

11月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1%、48.1%和45.6%,比上月下滑1.0、0.8和2.6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尤其困难。11月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47.4%,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45.5%。10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16-24岁、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7.9%、4.7%。



保供稳价成效明显。PPI延续回落态势,10月PPI同比下降1.3%,猪肉价格也出现了放缓迹象,11月生猪价格月均环比-7.9%。CPI同比2.1%,较为温和,但核心CPI同比0.6%,反映终端需求低迷,后续还需着重扩大内需。

9、科技政策聚焦自立自强

四季度政治局会议强调,“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

创新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抓手。创新活动前期投入巨大,因此离不开政策的鼎力支持。从认知与获取层面、研发层面和落地层面共同推进,三位一体实现科教兴国。首先,认知层面,促进教育公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让每个人尽可能得到教育机会,提高意识,扩大基数,这是大众创新的地基。第二,研发层面,加大科研投入。加快科教体制改革,建立市场化、多层次的产学研协作体系。切实提高科研人员与教师的收入待遇,加大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力度。第三,落地层面,推动产学研结合。有效地实施产业政策,重点在于支持基础领域、而非补贴特定企业,组建研发联盟攻克技术难关。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十大报告也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十四五”在20个领域接近120项重大项目部署中,超过50项与前沿科技攻关、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等科技攻关项目有关,预计“十四五”重大项目规划将加快推进,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10、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四季度政治局会议强调,“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等。

统筹发展和安全,既要发展,也要安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安全被摆在了重要位置。具体来看,一是长期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包括补齐供应链“短板”,攻坚克难,解决基础“卡脖子”问题;拓展供应链优势,维护产业链竞争优势。二是要夯实粮食安全,做好保供稳价、粮食应急保障工作,保证农业流通高效顺畅。三是提升能源资源安全和保障,推进清洁能源体系建设。我国立足本国能源禀赋,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二十大报告也强调,“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当前外部环境发生重大而深远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俄乌冲突、欧洲能源危机等问题使全球经济面临重重挑战,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者|任泽平




嘉宾派是嘉宾商学的标杆企业深度访学课程,陪跑了百度、科大讯飞、BOSS直聘、国盾量子、玲珑轮胎、老乡鸡等400+中国最具创新力的高科技和高成长企业及其创始人,在业内广受赞誉。

如果你想去华为、美的、比亚迪等大企业访学,与创始人及管理者现场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学习,并与400+位上市公司、独角兽、隐形冠军等各赛道头部企业成为校友,欢迎扫描下图底部二维码报名嘉宾派第11季


VUCA时代,企业家变得迷茫和焦虑,企业组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战略解码、精益运营、做强队伍、降本增效。嘉宾因势因需而行,携手和签约了极具实践经验的顶尖专家作为“嘉宾商学首席专家”,以课程、训战、长期陪跑等多种维度赋能企业,助力企业基业长青,详情可点击下方图片了解。

推荐阅读:


安徽省省长王清宪与嘉宾商学创办人吴婷率领的企业家校友座谈

嘉宾商学吴婷联合国发言:赋能中国新商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吴婷:一个以提问为生的人

吴婷:致“专精特新”的创新四段论|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演讲

吴婷:基业长青的秘密

罗兰·贝格的三大预测 | 婷姐闪聊

《财经》《哈佛商业评论》何刚:怀疑者捍卫世界,乐观者创造世界

嘉宾派深圳站访学回顾:探寻华为、比亚迪、正威国际、来画的领先秘诀

嘉宾派广州站访学回顾:小鹏汽车、美的、荔枝重构产品的战略创新




© THE 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