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八年,老父亲龚宇这回能长舒一口气吗?丨我有嘉宾

案例·商业报道 · 2018-03-09




导读:

视频网站长跑已超十年,已从拼带宽、拼内容变成拼生态和拼资本。显然,在优酷、腾讯、爱奇艺的视频三强当中,爱奇艺的资本能力最弱。

 

此刻,爱奇艺再次发起了融资上市的冲锋号。2018年2月28日,爱奇艺突然凌晨宣布,准备重返纳斯达克市场,首次披露募资规模:15亿美元。据知情人士透露,爱奇艺此次寻求赴美IPO,估值高达80亿美元。这一数字远高于爱奇艺宣布私有化时候的28亿美元估值,也高于2015年11月优酷土豆私有化时阿里巴巴付出的46.7亿美元。

 

不少投资者分析,龚宇的这些动作背后都指向了同一件事:爱奇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钱。

 

但盈利问题,始终是一把悬在爱奇艺融资上市之路上的一把“达利克摩斯之剑”。

 

显然,历经一番兜兜转转,爱奇艺最终选择了美股,有其更深远的考虑。相比妖股迭出且要求盈利的A股,美股更注重长期价值投资,对爱奇艺这类尚未赚钱的科技股来说,是最佳选择。而这次的融资成败,将成为龚宇创业多年的关键节点。

 

只是不知此次赴美出征,他胜算几何,是否能如愿以偿?


80亿美元估值和37亿元亏损


对龚宇而言,屡被提及而未果的上市,已为他的囚笼之痛。


2014 年,爱奇艺第一次传出将在美国上市;2015 年,依然被传上市,但地点变成了国内战略新兴板;2017年2月,消息又变成先私有化再到国内借壳。只是,均未修成正果。

 

爱奇艺曾是一家以内容生产能力和制作能力成功的公司。事实上,它自成立起,就不是最有钱的视频网站,一直在紧巴巴地过日子。创始人、CEO龚宇则被外界戏称为“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


尽管自那之后,爱奇艺一直不断摸索视频网站的商业变现方式,但直到现在,整个公司依旧面临的是——在整个在线视频市场,爱奇艺依然处于高投入和高烧钱的底色,“迟迟不上市,成本增加,高管流失,空降中层各种虚以委蛇……”一些老员工在接受「我有嘉宾」记者采访时,抱怨公司变得松懈。

 

当竞争对手优酷成功卖身阿里巴巴,而腾讯视频又在腾讯内部相对稳定时,行业与舆论的目光自然聚焦到爱奇艺——这仅剩的视频巨头身上,这让龚宇感到焦虑。

 

尽管爱奇艺的官方称,其总营收在 2016-2017 年翻了一倍,市场份额和收入都处于行业第一,但却难以改变一个事实:爱奇艺尚处于盈利未明、持续亏损阶段。根据财报显示,从2015到2017年,爱奇艺的净亏分别为:25.75亿元,30.74亿元,37.36亿元,三年的净亏损率分别为-48%、-27%、-22%。

 

“2015-2017年前后,是爱奇艺难熬的时候。”一位爱奇艺的工作人员说。2016年,龚宇曾计划启动MBO(管理层收购)计划,当时,决定由李彦宏和龚宇原计划按照28亿美金的价格,收购百度持有的爱奇艺80.5%的全部已发行股份,但该计划历时五个月便戛然而止。

 

那一刻甚至有些尴尬,当百度宣布爱奇艺将私有化的消息后,百度股价当天立即大涨,美国投资者认为“百度甩掉了一个烧钱的包袱”。但比起外界的低估,更大的隐患在于,互联网界有一个非常具象的规律,就是产业的集中度在上升。即使再分散的市场,最后的企业集中度依然还会涨到这么高。

 

要么go big,要么go home——而后面这点,是龚宇最难以容忍的。他难以接受,爱奇艺在视频领域的优势,在关键节点功亏一篑。

 

视频平台备受争议的地方在于,与高昂的带宽费用、版权购买成本相比,其营收模式只有广告。一位从视频网站离职的员工告诉记者说,“在庞大的成本面前,单一的广告模式过于力不从心,而依靠资本输血难成长久之计。”

 

有媒体报道称,2018年,为了获得版权、占据更多市场,优酷和腾讯视频作出了亏损80亿元的预算。

 

从始至终,资本都在影响着这个行业的走向。

 

恐怕没有人比龚宇更能体会到,资金来源对视频公司业务开展的掣肘。为证明目前的更高估值,爱奇艺需要让投资者相信其可以保持快速增长和更具盈利的能力。

 

但这两方面均存在不确定性。

 

看起来,爱奇艺依然在正常运转,甚至越来越好,在艰苦奋斗6年后,在用户数、观看时长和市场覆盖率等核心指标上,爱奇艺登顶中国视频网站。它可能什么都没错,甚至身处上升趋势,但表面的增长之后,却是爱奇艺15.3亿美元的可转债认购资金所支撑的“以战养战”战略的阶段性取胜——这种胜利很难长久,一旦投入减少或停止,市场地位也就可能随之发生改变。

 

爱奇艺行业第一的位置也并不稳固。以活跃用户数来看,当前爱奇艺与腾讯视频并驾齐驱,阿里巴巴的合一集团也没有落后很多,但爱奇艺内容成本上的投入几乎是连年翻倍的。自2012年披露以爱奇艺为主的内容成本开始,爱奇艺股东之一的百度所提供的资金,从2.151亿元(约合3450万美元)、8.304亿元(约合1.732亿美元)、18.72亿元(约合3.017亿美元)、37.45亿元(约合5.781亿美元),一路增长到了最近的78.64亿元(约合11.33亿美元)。

 

“一个企业,上市的推手有两个,一个是要更多的钱拓展,另一个是背后的资本需要退出, 爱奇艺两者都有。”一位从爱奇艺离职后独立创业的人士如此评价,尽管产品实力屡获认可,但爱奇艺对资金的饥渴程度已达空前水平。

 

焦虑“父亲”的颓局


如果将爱奇艺比作一个嗷嗷待哺、发育成长的孩子,那么龚宇就是一个忧虑的父亲,一个为企业现金流和焦虑的“救火者”。他的八年,是中国视频行业在多年的曲曲折折、沉沉浮浮中,在探索多极化的盈利模式和积极引入外部资金为企业输血的两极间,来回奔波探索的写照。

 

2011年,龚宇在爱奇艺成立的第二年便果断决定卖会员。当时,龚宇在内部给团队定下KPI时,一位爱奇艺的员工对他的同事说:“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无望过。”他的同事回应:“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沮丧过。”

 

那段日子特别苦,龚宇给团队定的目标是几十万人,结果只完成不到20%,整个团队都垂头丧气。第二年,没完成。第三年,还是没完成。

 

但做付费会员却是公司有意为之的。作为一名前瞻型的领导者,龚宇从未放弃对视频网站商业模式的摸索。一位爱奇艺的早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0年4月爱奇艺开站,6月龚宇就火速组建一个独立团队,即杨向华领导的“新业务拓展事业部”,龚宇要求杨向华给自己列出一份清单,研究除已有PC业务、广告模式之外的任何模式。

 

爱奇艺刚起步时与YouTube有些相似,但龚宇判断,UGC不是爱奇艺的终点,他说,“要从长远来看,要有胆量赌未来几年的变化”。最后,杨向华给了龚宇三个选项——移动端、会员收费和电视端。据说当年,新业务拓展事业部给出的这份结果,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简直闻所未闻。”


龚宇想改变的一切,包括布局移动端,做付费会员,引入版权,加强原创内容.......在当时,这些落点都处在时间天平的另一方——它要改变观众根深蒂固的收视习惯,但彼时的中国用户,别说付费,连看正版的习惯都没有养成。

 

2015年前后,财报出来之后,公司有了紧迫感。当时,优酷和腾讯都加大了对爱奇艺的进攻。爱奇艺尽管位列第一阵营,但两年间烧掉了 137 亿,成本增加,迎战吃力,负责输血的百度和小米开始自顾不暇;同时由于培育市场的难度,付费会员的增速缓慢,中高层流失开始严重,甚至一度有了“内容和销售之间不和与内耗”的流言,最糟糕的时刻,包括马东、张语芯、高晓松、郑蔚在内的大批高管相继离职。那段时间,爱奇艺颇有几分内外交困的意味。

 

据爱奇艺的一位工作人员称,这种悲观情绪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蔓延,到爱奇艺私有化进程受阻时达到了顶峰,“身边的不少同事都很迷茫。”他说,“若上市之路接连遇阻,没有人能预测到2017年爱奇艺是否还存在反转的可能。”

 

据该人士回忆,爱奇艺私有化进程遇阻之后,人们一脸沮丧。2016年冬天,在一次记者见面会上,公开场合出现的龚宇显得疲惫不堪,他近无笑容、面露疲惫,虽说稳重严谨是龚宇的特色,但旁观者不难看出,焦躁的状态下,他的心中积压着不少心事。

 

但之后,爱奇艺很快迎来一次内部调整和提振。2017年2月,爱奇艺宣布完成15.3亿美元的可转债认购,折合人民币100亿左右。这笔资金,主要会用在两个方向:1,内容,版权+自制;2,团队的投入,要最优秀的人才加入团队。

 

龚宇紧盯起业务一线,对视频网站的人才流动积极应对,以马东为例,在马东办理离职的过渡期,龚宇就已经找好了多年老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晓晖加盟,“到了这个级别,就没有什么所谓的KPI了,大家都是合伙人的身份。”同时,他也与离职后的马东友好地保持着合作。

 

对内,在处理人事变动和火速任命之后,龚宇开始一系列密集调整,2015年,构建生态链,2016年5月宣布VR生态,7月发布“奇秀直播”,10月公布重点版权和自制内容战略.......以期把这家庞大公司重新拉回战斗状态。


同时,他引入了大数据和数字模型,与优酷、腾讯展开竞争,当别的平台还在采取大而全、独播等选剧策略时,爱奇艺已经靠自己对用户数据积累和分析,发展出独特的数字模型和选剧模式。

 

他用一句话来解释自己的模式调整逻辑:理性的东西绝对是基础,这个平台是不能靠感性搭起来的,那很容易就会坍塌。但是爆款,是靠有特长的人来搭建的。

 

龚宇认为,技术和内容在互联网视频公司的发展中,同等重要,交缠互补。

 

一位爱奇艺的员工说,爱奇艺目前分成了两个战场,一个是“听得见炮火的前线”:拼内容,拼技术;另一个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拼资金,拼生态。

 

“工程师”的逆袭


“我一度压力很大。”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向华告诉媒体,“目前,爱奇艺营业额的超一半来自广告收入,但我们必须发力,不能依赖这点。”杨向华是龚宇创业期间就陪在其身边的“元老”,他曾负责内容终端,后来“临危受命”,负责爱奇艺VIP会员业务。

 

杨向华说,自己是带着“使命”的。当龚宇把付费业务交给他的时候,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我相信老板做了一个艰难的决策,实现它需要时间。”2015年,爱奇艺岁末年会时,杨向华和龚宇碰了杯,“很多话其实不用他说,我也明白。”

 

作为一名2010年入职爱奇艺的老员工,他深知,每位老员工都从心底渴望着一场提振。“爱奇艺是我们呆了最久也是让我们最有感情的公司。我们希望它变强。在每一个路口,每一个时刻,别的企业都可弯道超车,这不可控,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一分拼搏一分收获,不是‘耕耘’,而是‘拼搏’。”杨向华如是说。

 

他不敢不全力以赴。付费模式并非爱奇艺首创,优酷土豆曾做得非常出色,但爱奇艺必须迎头赶上,“建立一个商业模式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用户认同这种商业模式”。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付费用户的体验。

 

用户对爱奇艺的评价大多是“出色的内容生产和观看体验”。一位视频资深付费告诉「我有嘉宾」的记者,选择爱奇艺的原因,——在高网速下,爱奇艺的超清模式超过了其他网站的高清级模式画质,让他在1080P的电视上能获得超爽的用户体验。而且爱奇艺的老片片源,很多都是高清甚至超清版本,这种高清晰版本,只有爱奇艺一家。

 

而高清画质的背后,有一个颇为值得玩味的背景,这家“内容做得好”的视频网站,其CEO居然不是创意人出身。

 

龚宇,北京人,双子座。理科生,清华九年,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专业博士。

 

他是视频圈子里唯一不是做电视出身的人。龚宇很在意自己的工程师身份,在他的名片上,乃至他去高校讲座的宣传海报上,位列第一的title是“博士”,再往后,才是“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则是,“不信宗教,也不迷信,一个机械的唯物主义者,唯物得只信数学这类自然科学的那类。”

 

在爱奇艺的对外定位上,龚宇将其定位于一家“技术公司”,而非简单的一家“视频公司”。一位爱奇艺的内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爱奇艺内部,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是,龚宇要求保证公司内部一半的员工都是技术人员;若该比例减少,其它非技术岗位也暂停招聘。

 

“他身上有着一种工程师气质。”很多龚宇身边的人都喜欢强调这个表达。他关心每天新增数千小时的内容如何进行快速编码,关心如何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最清晰的质量上线到各客户端。以及关于如何保证视频响应速度和质量。

 

在虎嗅组织的“2016年,你学会的最重要的事”的活动征集中,龚宇的答案是“如何进行快速编码。”

 

在媒体的对外采访中,龚宇反复强调,自己做爱奇艺的所有的动力都是工程师式的,他的愿景是,“让人们可以平等便捷地获得更多、更好的视频。”对于这个目标,他思路清晰,信心满满。

 

作为一名“技术出身的CEO,他对技术趋势的判断极准。”杨向华说,早在网页播放模式占主导的2010年,龚宇就预判到移动终端市场的机会很大。“当时市面上还有主流的塞班系统,最后龚宇拍板只开发iOS和安卓。”但现在回头看完全正确,“这也是为什么移动视频发展起来时,爱奇艺排第一的原因。”

 

“做内容和做工程,基本的思维逻辑不一样。做内容的人搞创新,强调的是要创意、要与众不同。做工程的人搞创新,强调的是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一位视频网站的技术工作做出了这样的评价,“龚宇的工科思维,让他在一群思维活跃跳脱的内容创意者中,更能牢牢把握公司发展的全局。”

 

爱奇艺前任首席内容官马东则认为理科出身的龚宇不太会被忽悠,也不太受舆论影响,“因为他手里看到的是数据。”而数据的力量远比个人的感知力量要强大得多,“它是工具,是趋势,反映的是时代变化。”

 

而马东本人也曾在媒体上多次表达过技术对时代进化的影响力,这其中亦有龚宇的影响。

 

没错,技术和内容正是在线视频业务的硬币两面。这是龚宇为爱奇艺定下的大胆尝试。近来年,爱奇艺渐渐对标Netflix,他发现,Netflix的会员费涨价后,会员数不降反增,这说明,其强势武器还在于其强大的算法。

 

相似的是,爱奇艺近两年也明确了AI的重要性,成立了算法小组,“花相当长的时间重新coding一切”,以解决用户的观看体验和更好地将内容推荐给用户。


“我们有非常好的技术产品人员,同时也有一个好的机制,让我们的内容人员跟工程技术人员有一个非常好的沟通机制。”龚宇说,而所有的努力,都在于“希望能把人的一些判断格式化、规律化,然后依靠数学模型建立软件模型。把人的智慧固化。”

 

爱奇艺希望用大数据来推测用户在内容上的倾向,用“中国原创叠加科技元素”,它开始渐渐发力,2017年,在一次采访中,龚宇宣布,爱奇艺预测一部电视剧一年以后播出流量的准确率达到 85% 以上——而四五年前,这个准确率还不到 50%。

 

而这个数据也带来了付费会员井喷式的增长。2016年6月,爱奇艺有效VIP会员数突破2000万,距离其会员数突破1000万仅有半年,增长率为100%。2017年,伴随着《来自星星的你》《盗墓笔记》《太阳的后裔》《余罪》等一系列爆品的打造,爱奇艺的付费会员达到5080万,较2016年增长68%。从增长趋势上来说,爱奇艺的收入架构也已经逐渐偏向于会员收入,净亏损率呈现出收窄的趋势。

 

负责付费业务的杨向华——手捧着5080万付费会员的成绩,拼了两年的他总算松了口气。这说明,一直被认为不习惯为内容付费的中国网民,其实一直是被低估的。


这正如龚宇在2011年的初衷,爱奇艺确实为这个长期困斗于资本力量的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没有第一名的江湖


对龚宇而言,每一年都是艰难的一年。这场从2006年优酷上市就开始的行业烧钱竞争,在一路亏损的哀嚎中,持续十几年,硝烟至今没有离去。其中,有阿里百亿美元支持的优酷土豆,和背靠腾讯大树的腾讯视频,随时可能在自制剧、用户体验、挖掘大数据打通用户和内容方面,给爱奇艺出难题。

 

事实上,迄今为止,无人能够一统江湖,只要有一方出现错误,三家的排位,就有可能出现逆转。

 

尽管身心俱疲,但龚宇本人,却对输赢有着不同的理解。他认为,多数人对竞争的理解停留在战争中,但“爱奇艺是开放且灵活的”。他坦言,烧钱大战的现状让他有些失望,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仿造之后应该出现的迭代和创新是没有的,“你干什么我一定干什么,特烦。导致我们同质化竞争,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大而全,死拼烂打,整个行业发展受挫”。

 

他厌倦了在暗黑的泥潭里和竞争对手挣扎,厌倦了媒体将视频网站之间的竞争,渲染成所谓惊心动魄的烧钱大战,他认为,“中国互联网的从业人员,包括决策者,太执念于把对标放在自己同行业的人。”并把它提升到一个高度,反复引用着诸如“把谁干倒,把谁干趴”之类的词语。

 

“有时候只要按自己的节奏做正确的事情,等着对手犯错就好了。”一位投资人这样评价龚宇的态度,这种玩法可操作难度很大,但被认为是一项战略上无比正确的策略,“因为你会发现,这些强大的敌人没有一次让你失望——他们总会犯错。”

 

所以当有记者问,龚宇是或会关注优酷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他回答:“很少看,对业务没什么帮助。”

 

他认为爱奇艺应该把目光放在更长远的地方,做更高纬度的事情,与全球做娱乐最好的企业做对标,比如迪士尼和Netflix 。而他宁愿把更多精力放在“核心事物”上,“比如内容、网站、技术、宽带、团队等等”。


“慈不掌兵”的悖论


在业界,龚宇是一个有着极好修养的人,“他是个绝对的好人”,几乎所有遇到他的人,都会这么说。没有人提到过他勃然大怒的样子,甚至很少说重话。即便在爱奇艺九年剑拔弩张的攻防里,他的柔软也会再不经意间体现。

 

1998年,清华硕士耿晓华在加入龚宇麾下。1999年,他准备在回龙观买房,结果钱包丢了,里面有几年攒下的买房首付款。龚宇得知消息后,缓缓说道,“没事,我借给你首付款吧。”

 

而在当时,耿晓华不过是一位入职不到1年的普通员工。

 

许多人在和记者谈起龚宇时,都会对他的好人品赞不绝口,往前回顾,在搜狐时期,龚宇历任副总裁、高级副总裁、首席运营官。担任奥运报道总指挥期间,他在鸟巢对面的家腾出架摄像机的场地,供编辑们拍摄鸟巢现场。时任搜狐网副总编辑的杨国庆对此印象深刻,“高管的家,谁愿意拿出来让人祸害?”

 

与其说是有礼貌,一个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让人感到舒服。

 

在2013年的爱奇艺PPS并购案中,华兴资本董事长兼CEO包凡曾参与当时的多边谈判,在他的印象里,龚宇让人感觉比较舒服,很替人着想,做事比较公平,“你帮了他,他以后肯定会回报,本质上是善良的人。”

 

而这种性格,体现在管理风格上。他是个贴心的,宽容度极高的领导。

 

喜欢孩子的龚宇,有一个很暖的习惯:得知哪位同事即将添丁,他就会送一本《妈妈宝宝护理大全》,这让手下的员工很感概,“龚宇让钢筋水泥的职场里平添了一股难得的人情味”。

 

而九零后的女下属们则可以在私下尽情吐槽他的衣着。他们说,在公开场合,老板总是标志性的浅色衬衣加深色西装。这样的衣着,很“清华理工男”“很精英”,但是也“好无趣哦”。

 

从谷歌离职加入爱奇艺出任CTO的博士汤兴,经常被龚宇开玩笑称“太理智、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情味”。两者的处事分歧之一体现在对待能力跟不上公司发展的老员工问题上,龚宇总愿意会花很多时间去帮他们寻找合适位置,既不影响公司发展,又对其自身有帮助。

 

尽管从效率的角度看,这其实是一件高成本的事情。

 

在圈中,龚宇唯一少有的差评,也跟他的性格相关。一位投资人评价他,没有霸主心态,帝王心态、救世主心态。也有员工在离职时留下一句评论:龚宇是个好人,但太面了。而外界媒体则把他和马云、刘强东、任正非类比,认为理性的技术男龚宇,“狼性不足”

 

“不知满足、警惕性、进攻性这些词语统统离他很远。”有人叹息,但也有赞赏,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好人”口碑给龚宇带来过很多帮助。比如,龚宇几乎与所有从爱奇艺出走的人,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自经历了爱奇艺高管出走的变动后,在人才的离去与归来之间,一个更准确的解读是,龚宇对于爱奇艺的的流动率持开放心态,“我们这个行业要不停有创新意识的人进来。但我是做技术创业出身,我也非常尊重和理解从爱奇艺走去创业的人。”

 

“视频网站人才之间的流动率极高”一位投资人称,“企业的本事不光是能吸引人来,而是能够形成循环的能力。”他认为,人才,来了不走, 还不如不来,城市也是 。如果大家都能安家落户,这个城市是没有好的未来的。“一个一直有人哭着离开,同时一直有新的人带着希望而来的地方,才有未来”。

 

目前,龚宇还是一个焦虑的创业者,日程爆炸。但在经历了爱奇艺艰难的沟沟坎坎之后,他开始投身到了时代洪流之中。拥抱变化,接受一切好的和坏的事。“不知道是我年纪大了还是什么,平静下来就觉得无所谓了。”


今年50岁的龚宇,再提起过去八年他经历的所有的困难、冲突,面色平静。“谈不上刻骨铭心,可能某些时刻,我会有些唏嘘,但谈不上兴奋激动。”

 

在中国坊间,尤其以结果论英雄的商业世界里,有一句传统的话是说,“在竞争的世界里,好人干不过坏人”。“坏人”身上拥有的“自我中心”“偏执”“多疑”“自恋癖”“权术中心”,对于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来说,像是一份天赋的赠礼和诅咒的组合,但随着企业草创进取阶段结束,需要逐渐走向稳定,修炼内功的时候,管理的重点开始升级。


显然,一个平和,理性而稳定的管理体系,大于一个英明的“独裁者”,后者的危险是,一旦犯下方向性的错误,对公司就是致命风险。

 

龚宇的风格很稳健。他一直保持着“复盘和反省”的习惯,在他创业的八年里,爱奇艺从战斗走向平和,从单一核心战略走向多点出击,付费人数从寥寥到开始燎原,公司的亏损也从最低谷到触底反弹。而最近,爱奇艺的士气达到了近年来的高点,这就是这八年的结果。

 

现在,爱奇艺已是中国视频公司的三强之一,占据优势,但却离稳坐第一尚有一段路途。过去几年的经历证明,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和超级公司来说,总会经历着低潮,高潮,永远无法四平八稳去发展,而企业的竞争都是多维度、多层次、全方面的。


当一个领域内的几家公司将几种竞争手段都推进到差距近似,足够激烈的程度,这必将给这个行业必然带来高速的发展,也必然带来更复杂的“竞争“压力——这也是今天爱奇艺复杂局面的根源。

 

“我的好处在于相对比较平均,不会有大的某些方面的缺陷。尽管很多领导者都有比我明显的某一项优势,好在我没有一项劣势,在这个行业里头是明显低于别人”,他曾经这样说到自己。

 

但接下来,他还需要在这个领域,继续证明自己,时年50岁的龚宇,在内容和商业层面从未失手,却在资本运作层面屡屡滞后。无论他愿意不愿意竞争,爱奇艺还不能像Netflix那样众望所归,资金,既可能是它的未来想象力,又可能是它现实发展之中的牵绊。


面对未来,它依然强敌环伺,依然面临危机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