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商学创办人吴婷对谈田利辉:企业家应该和三类人交朋友
我有嘉宾 · 2022-09-02
6月30日,吴婷与田利辉进行了直播连麦。田利辉现任广西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院长,曾任多家学术刊物编委和多家知名企业董事或顾问,任教北大、清华、厦大等著名高校和松下、建行、高盛等著名企业,经常做客央视等主流媒体平台,是广受学界和业界认可的金融学教授、经济学家。
在直播中,吴婷校长与田利辉校长就当下的经济发展趋势、企业经营、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东盟合作等诸多话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我们将部分内容进行了精编,希望能为诸位带来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1、如何应对百年大变局?
吴婷:很荣幸,田校长今天是视频号的第一场直播,就来到「我有嘉宾」。
我们商量直播主题,校长建议是百年变局和内涵式增长。这个话题虽然看似很宏观,但其实越是宏观,越是跟我们每一个个体息息相关。
我们先从百年变局聊起。我相信不少人都注意到今年有很多明显的变化,疫情反复无常,俄乌冲突不断,全球经济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等等。
在校长眼中,你理解的百年变局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田利辉:今年大家都有非常切身的感受,很多事物、很多环境、很多未来的规划都在发生变化。
几年前,我参加了一个莫干山研讨会,会议主要讨论金融与财政内容。我记得当时在会议上,大家讨论非常热烈的,就是为什么管现在的变局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原先我们一直也在说变化,我们一路走来这么多年,可以讲没有哪一年是轻松的,没有哪一年是静态不动的,每年都在变化。
但关键这次的“变”是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前人从未经历过的。我们每个人都身处这个时代的洪流中,感受到历史潮流滚滚向前,在不断地变化,而这个“变”非常大。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应对这个变局?如何在变局中把握好机会,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我们的直播主题其实就是在讨论宏观和微观的结合,宏观讲就是一个百年大变局,微观讲就是我们怎么追求内涵式增长。
这个内涵式的增长,包含国家、企业及个人的增长。实际上,这三者是高度一体的:国家如果没有好的前景,企业不可能有高利润增长;企业没有好的利润,那个人的工作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吴婷:其实今年一系列情况的发生,很多人的信心是有所减损的,您如何看待这样的情形,企业家们应该如何应对?你刚刚提到我们要把握百年变局中的机会,您能否分享都有哪些机会?
田利辉:百年大变局中的每一步都是机会,但是这种机会可能带有一定的危机成分。它和之前的状况还不太一样,以前你可能处在一个比较简单的环境中,在办公室墨守成规,就能取得不错的发展。
现在一切都在变化,这个变还是百年大变局,不是简单的有规律的变化。至少对于个体而言,我们很难凭借已有的经验去预测未来的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想如何把握它,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一个好的理念。
有些人的把握,是一种外延式的增长。比如他拿到了一个比较低的一家企业的定价,实现了收购重组;某个人看到了一个好的投资买股票的机会,一把投入进去,赚到了一些快钱。实际上这些都是机会主义者。
我知道嘉宾商学绝大多数学员都是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企业家的伟大之处,就是你代表的不仅是你自己,你后边还代表着成百上千甚至是几万几十万家庭的生计。
这个时候,我们可能需要考虑的,就是怎么能够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内心;面对新环境,我们应该秉持什么样的态度;怎么能够真正而不是盲目寻找机会,因为有的机会就是陷阱,特别是对于企业而言。
比如当年如果TCL不去收购汤姆逊,也许今天会发展的更好。所以有的机会你看似把握住了,但其实可能也把自己“把握”进去了。
因此这个时候,我们最关键的是要把握住自己的内心,清楚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能否像华为一样,把该有的工作做到极致,把自己懂的事情做到更清晰、更明了、更精透,做出那种大美绝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当前的变局下,把路走的更平稳一些。
2、变局中做决策,要天时、地利、人和
吴婷:刚才你提到的TCL收购案,让我有些启发。其实每一个企业创始人,每天都在不停地做各种各样的决策,有的决策可能若干年后回头看,是一个明显的失误,有的决策,做完之后埋头去干,就把它干出来了。在今天这样的变局下,关于企业家如何做决策,田校长您有没有什么建议?
田利辉:一个企业做决策,他一定要努力冥思静想未来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样;要冥思静想自己的企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它有多强的迎合力,多强的战斗力;还要考虑自身有什么样的资源,有什么样的才华,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
现在讲企业做决策,我主张“专精特新”,这不是一个口号,这个名词不是学者提出来的,是由最高层直接提出的,可以说高瞻远瞩。
我们可以看看现在变化频仍的环境中发生的事情。我们知道,现在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正是风光的时候,但是你不知道在未来,氢能也许能取代锂电池,也许没有什么人用它。
所以一批新能源行业的企业家,有的人去做氢能,有的人去做锂电池。作为学者也好,作为陪跑的商学院校长也好,如果我们去告诉他们,你这个战略应该去做锂电池,你那个战略应该去做氢能,这都是对他们的误导。
我们唯一能给他们的建议,就是你懂什么?你有什么?你能不能静下来?你能不能按着你应有的实力去做这个事情?认清自己的实力非常重要。像宁德时代,就把锂电池做到了独步天下,在其他企业叫苦不迭的时候异军突起,成为一个万亿元的大企业。
那究竟哪一个战略是正确的?这往往是由后人去评说的。像马云当年号称自己考过十次哈佛,并没有考上,他最后也成为了一个超级企业家。这只是结果,我们不能拿着这个结果,对现在的孩子说,你不用努力读书,不用读好大学,你也能成为著名企业家。
这不是观察事物的方式。观察事物是我们现在站在零点,去看你说的战略,究竟是什么具体的战略,你需要分析哪些因素,你怎么组织员工去完成,你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理念等等,这些东西是可以预期的。
做决策,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我们可以找几个人站在高塔上分析,找气象学家研究,去看大趋势。地利,我们可以找一些专家研究你这个领域,你的企业组织管理究竟到不到位?你的总经理、独立董事究竟有没有请对人?人和,这个不好讨论,我只能说,你应该有更好的思考方式,至于到底是用张三还是李四去做具体的事,很难讲。
所以回答婷姐的提问,企业下一步战略该做什么?我不知道。但是你问我,应该怎样去构思这个战略,我可以回答得很明晰,就是:审视自己,理解这个世界。
你要审视自己,你能做什么,做什么能够让你立于不败之地,不要因为过度扩张或者过度寻找机会,导致最后员工工资发不出来,导致破产清算。
这个时候,作为教育机构,像嘉宾派的访学形式就非常好,我们可以给企业家们做些引导,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去引导结论。因为这个结论的正确与否我们是不知道的。我的主张是我们应该引导,怎么像婷姐一样去提问,去思考问题的解答。
吴婷:谢谢校长。我回顾一下您刚才说的,我理解是首先自己要有一定前瞻性,然后掂量一下自己能不能、愿不愿和让不让。
杨国安教授有个杨三角,讲的是企业内部的管理理论。今天我看到您说的,我认为他的理论也适用于每一个企业家。
第一,愿不愿,就是你有没有这个愿力,以及你愿意往哪个方向去,这是对前瞻的把握,考验的是你的战略判断能力,要愿力。
第二,能不能,就是看你现在子弹有多少,够不够,能打多少个敌人,攻下多少堡垒,也不要太贪心,沉下心来。现在社会很浮躁,很多人静不下来,赚一笔就跑,不想做百年企业。我觉得踏踏实实可能是这个时代的一个主题。
第三,让不让,就是你的决策是不是这个时代需要的,是不是在这个框架内所允许的。这可能是您建议的大家一个战略选择的原则。
3、培养政策解读能力,和三类人交朋友
吴婷:直播间里有一位网友提问,请问企业管理者应该怎么培养自己的政策分析能力,从政策中抓取企业未来的发展机会,田校长有没有什么建议?
田利辉:实话实说,现在我们看电视已经没有以前多了,但有时主流媒体的电视新闻或是重要的报刊,还是要关注一下,因为其中往往蕴含着对政策非常重要的理解和分析。
政策和法律还不太一样,它是根据形势在不断变化,比如刚才我们举例的新能源车,以前的政治局会议上,很少提到这些具体的板块,但是去年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就专门提到了要发展新能源车。你也能看到,这两年我们国家的新能源车发展特别快。
所以,如果你想有政策解读能力,首先你得知道这个政策,其次你要去思考这个政策为什么会这样说。
政策的语言,不会讲的很直白,有的时候它有点像学术语言,比较晦涩难懂;有的时候它是那种我们经常听到的司空见惯的官方语言,所以你不愿意去做太多思考。但是如果你细心的话,你会发现,有时候它前面和后面的政策会有所不同。
这是第一点,你要知道政策是出自哪里,它有哪些变化,要关注主流媒体而不是自媒体。
第二点,我们要学会在变量中分析政策。前面我提到,政策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我们就要及时关注捕捉到这种变化,在变量中分析政策的走向。
第三点,在关注这些问题之前,你也要看自己做的是什么。
比如你是造汽车的,那你对货币政策就很难理解,毕竟术业有专攻。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很多懂政策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朋友来帮助你。
有些人可能会说,官员接触企业家会不会不太好,并不是。中央明确讲过,我们要搞清政商关系,从来没有说过企业家不能找政府官员,政府官员不能接触企业家。所以企业家可以和官员做朋友,只要你做到既亲又清,不给官员带来麻烦就可以。
说到这里,我再延伸一下,作为企业家,你要有多方面的朋友。
第一种朋友,是像吴婷校长这样的商学教育者,她可以链接到大量的企业家。
第二种朋友,是专家学者,他们可以为你企业的经营提供智囊支持。
第三种朋友,是政府官员,他们可以为你提供更多的政策帮助。
我讲的这些朋友,绝对不是那种庸俗的爱吃饭喝酒的朋友,而是你们可以一起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讨论政策有哪些变化,帮助你把政策理解到位。一个政策理解到位了,对于你企业的发展,可能会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改变。
吴婷:田校长讲的特别的好,这三类的朋友确实值得你交,这样可能学习会更加精确,因为你随时可以向朋友提出一个具体问题,得到解答。
之所以交政府的朋友,在我看来,是因为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和主要执行者,他们有一个上帝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观察这个时代,所以能够给到你非常好的解析。
如果你是做研究的,可以多看看国家统计局、发改委的网站,也可以关注一下像新华社、人民网、央视等主流媒体,那上面有很多权威信息的发布,有很多信号在里面。
4、企业家应该仰望星空,不能只看脚下的坑坑洼洼
吴婷:你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提到,现在政府领导、金融学者还有企业家都要仰望星空。为什么要仰望星空?星空上有什么?希望你能给我们讲讲。
田利辉:星空上肯定是有星星,确实是这样。像亚马逊的贝佐斯,维珍航空的布兰森,特斯拉的马斯克,你会发现这些人,都想着坐航天飞机飞出地球。这是一个蛮有意思的信号——当代企业家的领军者们在仰望星空。
实际上,我们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一个阶段了,在这个阶段,我们也在讨论太空,讨论宇宙飞船,如果我们真的一心瞄准这个方向继续发展,那么这个世界的苦难可能就会少很多,人类的科技就会发展的很快。
当然这个话题说大了,因为我们很多人现在还是普通人,不是首富。作为普通人,我们还是只能看一看。但是我确实希望马云、马化腾们,应该更多去考虑未来更大级别的发展,这样才能够真真正正找到高精特新的技术。而这些航天技术一旦拿下来,很有可能就是我们普通生活中最好最实用的科技发展。
星空中的星星,对于普通人而言,那是你的倒影。当你仰望星空,有的时候你能够找到你的内心,找到那一缕清风,让心静下来。
作为企业家,别光盯着脚下的泥土,看着坑坑洼洼,你也要仰望星空,有一片洁净的对于人类和未来更远的看法,要有一个高远的发展。这个高远的发展,是一个与人为善、与天地为友的发展,而不是那种一将功成万骨枯,破坏式的发展。
像任正非,如果他只是看着脚下的坑坑洼洼,只是看着鞋上的泥土,任正非根本走不到今天。1995年的时候,他的父亲过世;2001年的时候,他的母亲遭遇车祸离世;2000年的时候,他亲手培养的李一男背叛出走;2018年,他的女儿孟晚舟被关在加拿大……太多的故事,如果任正非哪一步垮了,那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华为。
企业家所肩负的不光是自己的生活,还有很多人的生活,这意味着更多的重荷压在你的双肩上。如果把你的腰完全压弯了,让你匍匐地前行,那么你走不远。你一定要站起来,要往远处看,要仰望星空,找到自己的信念,看到未来的发展。
吴婷:校长说了很多诗意的话,还提到任正非。任正非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星光不问赶路人。意思就是我们既要有星光,也要不停地赶路前行。
5、中国经济是有韧性的,不用过度悲观
吴婷:我们再说说地上的事。因为校长是金融学专家,所以我想问问校长一些资本市场的问题,就是你怎么看待这30年建设和发展?又怎么看待资本市场现在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前景?
田利辉:在我看来,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在回到他应有的轨道。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容易,1991年深圳开市,1992年上海开市,到现在为止,已经发展成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之一,可能仅次于美国的资本市场。
但说实话,很多网民朋友可能也比较恼火,就是我们资本市场发展到今天,挣钱的人可能是少数,这是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阶段。
你如果了解国外金融史的话,你会发现也有一段时间,资本市场确实存在着作手,就是存在着庄家,存在着一批翻云覆雨的人,主要干的就是三个字——割韭菜。这就导致有一段时期的资本市场的发展,令很多人不满。
当然现在资本市场的股指也没有升太多。有些朋友也不高兴,因为很多人辛辛苦苦挣来的财富在资本市场上,要么是蒸发了部分,要么是烟消云散。
但是教金融学的,如果按着西方的发展来说,一定会讲,你要是长期投资的话,最好把你的钱放在股市上,为什么?因为长期来看,企业的增长速度,远比你把钱存在银行或去买国债要增长得好。
我们研究美国、英国金融史就发现,只要经济相对稳定,没有大的灾荒、战争爆发,长期来看,资本市场是可期待的。
我刚才讲,我认为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到了大发展的时期了。咱们的资本市场经过很多制度规则的修修补补,已经很明晰地形成了一套理念: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
建制度。就是通过制度政策堵住很多漏洞。现在股市实际上漏洞比较少了,交易所、证监会,在不断地建制度,不断地修高速公路,修堤坝,让它按着该有的轨道去运行。
不干预。以前我们市场的变化,主要是看政策,什么独角兽、隐形冠军,与你都没太大关系。只要有一个政策变化,要么是鸡犬升天,要么是泥沙俱下。现在讲不干预,是从政府角度出发,市场就是市场的,让市场按照制度去走,按照该有的轨迹走就可以。
零容忍。上市公司有的时候钱被庄家洗去了,好多的小股民散户亏损,以往确实有过这样的现象,现在会比较少一些。当然也有些上市公司存在造假的事情,如康美药业造假账等事件。但现在,已经很明晰地提出零容忍,不管你是市场操纵,还是虚假账目,只要你是在掠夺中小投资者,在玩弄这个市场,那么一定让你受到严惩。
有了这一套理念的形成,我相信中国的资本市场会越来越健康,未来也是值得期待的。
不过,我们也要客观面对当前的情况,疫情爆发、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中概股下市等,很多事都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
但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是有韧性的。虽然现在有很多的难关,但是很多事情已经在逐步缓解了,党中央、国务院也直接提出要扎实稳住经济大盘。
所以我个人对中国经济没有过度悲观,我认为现在是一个比较难的时期,可能不会像有的过度乐观派那样,想着马上有一个立行翻转,但是我看到在U型的底部,我们不会走太长时间。
在一段时期内,当我们把产业链、价值链,特别是人流、物流、现金流等这些东西理顺之后,中国经济仍然有着长足发展的可能。
6、与东盟国家合作,有挑战更有机会
吴婷:我知道校长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院长。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产业转移的问题,像很多人去越南开工厂,我身边也有一些企业家去新加坡置业。
对于中国来说,东盟是一个绕不开的地方,校长你能否跟我们聊聊中国和东盟合作的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
田利辉:东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区域。我们一直在讲一个很重要的事,就是中国的眼光不能只看着美国、欧洲,我们身边的这些国家,实际上有着巨大的潜力。
无论是资源、人口,还是文化理念,东盟国家都有可开发的空间,我们都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可以实现共赢发展。新加坡,那么小的一个地方,却成为了世界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而在它的旁边,还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
像越南,他们的人口也比较多,文化上和我们比较相近,所以他们的人也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承接我们这边很多企业。
但不是说我们的企业去越南开厂后,跟中国这边完全告别了,那边的环境依然有很多需要依赖中国的地方。
因为就它们自身而言,它们很难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它们上下游的产业链、价值链很难完整起来,很多都需要依靠中国企业,这就是一带一路的构想,大家一起共赢,携手发展。
所以在我们的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中,东盟是我们双循环经济、万象型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
作为企业家,我们可以有所布局,有所考虑。还是那句话,越南的崛起,不代表我们产业的流失,而是代表我们的产业要向更高端化发展。
吴婷:是的,这也是中国高端化的一个过程。校长刚提到,东盟的发展给中国带来了机会,具体的机会都在哪些行业?硬币都有两面,东盟的发展也给中国带来了挑战,那究竟有哪些挑战?
田利辉:东盟国家各自的实力是不一样的。从经济上来讲,有极其发达的国家像新加坡,科技程度非常高,也有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比如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从政治上而言,这些国家是比较稳定的,有前瞻性的步伐。如果泛泛而言,我们很多产业在这些国家都有发展前景。
重要的是你要看你做的是什么。如果你是想做高科技,那么你应该在新加坡有办公室,有你的立足之地,因为做高科技未必要有多少人,关键是你要及时获得最前沿的信息。
如果你是做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你可以去我们刚才讲的越南,他们的劳动力素质是可以的。下一步我们可以预期马来西亚,再下一步我们可以预期印度尼西亚。
如果印度尼西亚的劳动力素质,真的达到我们国家企业的用工水准的话,你会发现那边的劳动力又廉价又广阔,因为它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只不过国家经济实力小一些。
所以泛泛而言,很多企业都可以在那边发展。但如果你要真想发展好,你的企业就必须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了解当地的政策,有的时候可能还要考虑一点抱团式、前沿式的发展。
像中国的金融业在这块走出去就比较少,这是很可惜的一点。像中国的企业比如红豆集团,在那边建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你怎么样能够保证利润真正回来,真正安全?那么除了一些国家的硬实力,还需要软实力。软实力很大程度上就是金融,所以金融业走出去是急需的。
至于挑战,对于我们整个国家而言,绝对是利大于弊。因为共同的发展,是大家共同在进步,也是中央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如果大家都是命运共同体,那发展一定是同步的。
当然,具体的挑战肯定是存在的,比如原先我们认为大湾区、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应该转移到我国的西部,但是现在可能没有西进转移,而是直接到了越南。
现在我们国家也提出了统一大市场,很大意义上来说,是我们的游戏规则发生了变化。按照以往的游戏规则,深圳为什么发展那么快?因为它是特区,它享受了一些特殊政策。当然深圳自己也抓住了机会,将这些政策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硬实力。像有些经济特区就没发展起来,所以深圳是可圈可点的。
那现在云贵川等地方是不是也要继续搞一个政策洼地?效仿当年广东、深圳搬运一些特殊优惠政策?实际上,现在国家是不太主张用这种方式来发展的。国家主张的是怎么样把营商环境搞好,怎么样能够把真正的资源要素搞好。
如果我们的市场真正形成统一大市场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还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原先经济增长时候,市场很多地方还存在着群雄割据的情形,如果我们变成统一大市场,那么就有更多的发展。
所以,像越南这些国家的发展,它可能挑战的是我们国家的一些后发地区。但即使是后发地区,也比东盟的某些国家要发达的多。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在这些后发地区,把营商环境搞好,把全国统一盘棋搞好。让我们整个国家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让周边的邻居都繁荣富裕起来。
分享 | 吴婷、田利辉
整编 | 韩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