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管理者,首先是位“好老师”

首页 · 2023-09-10

今天是9月10日教师节,嘉宾商学祝愿所有老师节日快乐。在我们看来,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也应该首先是位“好老师”。管理者在前行的过程中需要同路人,需要一群有着共同理想、理念、追求的员工通力合作。而优秀的管理者,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担当一个好教练、好老师的角色,让员工不断成长。


作为全球最著名的管理者之一,稻盛和夫身上就有着非常多的优秀老师的特质。我们从嘉宾商学创办人吴婷的《战法》一书中,选取了关于稻盛和夫的培育之道的案例内容,让我们从“教导力”的角度看,管理者应该如何通过教导、培育,让更多的人和自己一路同行。以下,Enjoy~


人的思维方式可谓千差万别。如果公司里每名员工的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那么他们“力的方向”就无法一致。如何让所有员工实现统一思想?有人依靠制度保障,有人依靠文化灌输,有人则在选人时严格把关。对比之下,稻盛和夫的方式更加直接,他选择教导。


他自己这样论述这一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想法、个性各不相同。而所谓企业,正是形形色色的人聚在一起所形成的商业团体,企业需要维持运作,也需要不断发展。为此,我一直不断做员工的思想工作,阐述经营目标。


在他看来,最为困难的工作就是向员工阐述企业的理念方针并使其接受和履行。他一有机会就会苦口婆心地对员工念叨“咱们公司以这样的方式方法,朝着这样的方向迈进。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和明白”,“我认为,作为人,应该具备这样的思维方式”……


这种教导的结果也十分明显,他不但创办了两家世界 500强企业,还通过传授自己的经营思想和知识,培养、影响了无数个企业家和管理者。很多取得卓越成就的人,包括孙正义、任正非、张瑞敏等,对他都推崇备至。我自己也是一个稻盛和夫的“铁粉”,拜读了他几乎所有的著作。对于稻盛和夫的教导力,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系统、完整、普适的思想体系


首先,从输出内容上看,稻盛和夫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完整的,而且具有“普适”意义的经营哲学体系。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源于京瓷、日本电信运营商 KDDI 两家世界 500 强企业的实践,其中既有站在哲学高度、教人们应该坚持什么的“活法”,又有贴近现实、教人们应该怎么做的“做法”。


在“活法”上,稻盛和夫坚持人的动机要至纯至善。这投射在经营上,关键的两个字就是“利他”。动机越纯粹、高尚,你就越有号召力,越能经受住考验。


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大名鼎鼎的稻盛和夫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却曾被人们取笑是“挑战风车的堂·吉诃德”。这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场电信巨变。


面对电信私有化的浪潮,稻盛和夫宣布进军通信行业,挑战当时日本的国营垄断巨头电电公社。当时,电电公社的规模是京瓷的20倍,而且,京瓷一直在陶瓷行业深耕细作,很难与电信产生协同效应,跨界的风险很大。


面对巨大的争议,稻盛和夫在反复追问中得到了答案。掌舵京瓷多年,他更加坚定地认为,事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以“纯粹之心”倾听市场的声音,以了无私心的态度做正确的事。经过反复自省自问,他确定,他的动机就是降低日本多年居高不下的通信费,这是为民众谋福利。于是,他做出决断,一定要做,由此拉开了创建 KDDI 的帷幕,成就了一个世界 500 强企业。


解决了“活法”,“做法”就水到渠成了。以高尚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稻盛和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创造出经营十二条、会计七原则、阿米巴等经营方法。这些都成为他培育员工的丰富养料。


稻盛和夫在经营十二条中告诉大家,要明确事业的目的与意义,设定具体目标,追求销售最大化和经费最小化,定价即经营等。或许有人说,这些都是稀松平常的道理,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恰恰就是这些简单朴素的方法让稻盛和夫取得了成功,还给他的员工带来了平安和幸福。

稻盛和夫经营十二条


当然,稻盛和夫只有一个,大部分人都无法像稻盛和夫一样总结出一套系统、完整的哲学体系。不过,只要善于总结,你同样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2、打造平等、简单、透明的“布道场景”


看完了输出的内容,再来看输出的方式。从输出的方式上看,稻盛和夫打造了一个平等、简单和透明的“布道场景”。


稻盛和夫的话语体系中没有高深莫测的表达,他习惯使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简单易懂的故事和直白的公式,这样容易口口相传,增强了教导的效果,拓宽了教导的广度。


他有个简单的公式,人生的结果 = 思维方式 × 热情 × 能力,道出了成功的秘诀。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能力只是成功的一个要素,需要与思维方式和热情相乘才能发生蜕变,这道出了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稻盛和夫以“螃蟹只会比着自己的壳打洞”来阐述企业规模完全取决于经营者的器量。为了让干部和员工切身体会“定价即经营”,他反复讲述一个开乌冬面摊的例子:用什么样的鲣鱼干和海带熬制高汤,材料费一共多少钱,相对于成本,又该如何定价。


在语言上,稻盛和夫追求通俗易懂。在教育场景上,稻盛和夫也不拘一格。京瓷公司是一个酒文化盛行的公司,工作之余,大家很喜欢喝酒聚餐,这被稻盛和夫命名为“空巴”。正如他强调的,“离开工作场合,大家就不要有上下等级的分别,推杯换盏即可”。


在狭窄的空间里,热热闹闹,肩膀碰着肩膀,膝盖碰着膝盖,大家一起喝着酒,涮着火锅,诉着衷肠。时间久了,潜移默化,大家越来越熟悉,并越来越认同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


3、知行合一,创造“实践哲学的道场”


在明确了内容与输出的方式之后,我们来看看应用层面。


有人问稻盛和夫,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想法渗透给全体员工?稻盛和夫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您必须达到值得员工尊敬的水平。


他用自己的行为创造了一个实践自身哲学的道场。有句俗语叫“破锅配破盖”。如果自身品行不高尚,实力不过硬,能力不够强,你与大家一起喝再多的酒,也不能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更谈不上赢得员工的尊敬。


经常为稻盛和夫撰书的日本作家北康利,这样评价稻盛和夫:“他必须依靠自身高精度的决断维持领导力,部下就像追随常胜将军一样追随他。稻盛依靠敏锐的‘嗅觉’在商场上不断取胜 ,这也是他向心力的来源。”


稻盛和夫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他取得的成绩都是拼命干出来的。他这一生勤勉努力,坚持用百米的速度跑马拉松,成为努力工作的一面镜子。


稻盛和夫日日反省,做事公正,不为私利。之前提到,他力排众议成立 KDDI。因为工作太累,他患上了令人痛苦不堪的三叉神经痛,但他并未持有 KDDI 的任何股票。他 78 岁掌舵风雨飘摇的日航,也是殚精竭虑,同样以“我每周只有两三天在日航工作”为由不收取报酬。他的行动感动了员工,他也得到了员工的尊敬。


不过,仅凭个人魅力,领导者还不足以让员工真正与企业血肉相连、荣辱与共。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员工到企业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员工基本的需求是挣钱养家糊口,境界再高一些,就是要实现个人价值。


稻盛和夫完成了这两点的统一,他坚信企业应立足于“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这恰恰是能引起员工共鸣,并使他们愿意追求的东西。


企业经营状况好时,稻盛和夫会给员工加薪发奖金,经济形势不好时,他也绝不裁员。20 世纪 70 年代,石油危机爆发,经济低迷,大量企业为求自保,纷纷裁员。其实,稻盛和夫也考虑到如果订单减少、人员过剩,这不但会提高企业成本,还会降低士气。但他坚持不裁员,而是让部分员工继续在一线工作,部分员工从事辅助工作并参加培训。通过这种方式,他保留了所有员工。


作者 | 吴婷

出处 | 《战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