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2025:成为科技公司
案例·线下访学 · 2019-04-09
这是我有嘉宾发布的第905篇文章
3756字 | 阅读9分钟
传统汽车厂商们今年动作频频,它们拿出几十年来积攒的家底,投入了已经到来的未来。一大批颠覆者们的出现,着实让它们手忙脚乱。
既要接受电动汽车的冲击,又要紧盯着互联网出行和自动驾驶,砸钱投资是传统汽车巨头们兼顾这些领域的直接方式。新的颠覆者们背后,是传统车厂的抱团阻击与资本站队。在韩国,现代与起亚抱团投资。在日本,丰田与铃木加大合作力度。在美国,大众与福特紧紧拥抱在一起。而在德国,宝马和戴姆勒则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宝马的投资力度不小。今年2月初,宝马与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将投资10亿欧元,整合各自旗下的移动出行服务。为此,双方一口气合开了五家公司。当然,宝马的野心不止于此。它要从一家传统车企,变身成为未来感十足的科技公司。
4月5日,在嘉宾派的德国之旅中,「我有嘉宾」出品人、嘉宾大学创办人吴婷带领访学团队来到宝马的德国工厂,亲身感受了宝马的造车基因,也在宝马高管的讲解中一窥这家“百年老店”对于未来的野心。
特斯拉最近负面连连,这与前两个月推出Model 3时的风头正盛形成明显对比。先是受到SEC的多项调查,最近的销售业绩也有些难堪,股价大跌。有人将特斯拉视为未来,有些人则在苦心做空。“没有什么是既理想又现实的。”马斯克在去年的一则推文中写道,当时特斯拉正处于“产能地狱”。
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的不只是马斯克,传统车企们也是如此。不过,对它们而言应该倒过来写:“没有什么是既现实又理想的”。
造车新势力们总是说,自己与传统车企的“基因”不同。造电动汽车究竟需要什么基因?汽车基因,还是科技基因?特斯拉有特斯拉的答案,而宝马则有宝马的答案。
宝马基因
“双肾”、“双瞳灯”、“霍夫曼弯角”是宝马车的显著特征。无论是上世纪70年代的老古董,还是现在的宝马全新X7,一下子就让人知道,这是BMW。这样的设计元素从1972年开始被定义,一直延续至今。
1916年3月,宝马公司成立,最开始做是做发动机。公司的两位创始人不仅精通技术,而且在经营上也非常成功。BMW在中国翻译成“宝马”,但它的德语却透露着德国人的严谨:巴伐利亚州发动机工厂。那个闻名世界的Logo,其实也是一个转动的飞机螺旋桨。
“两位创始人不仅对汽车、发动机非常热爱,更喜欢赛车,包括汽车和摩托车。1940年,宝马在各个赛车赛事上取得了成功,这就是为什么宝马是一个运动品牌的根源所在。”在嘉宾大学国际课德国站访学的第六天,宝马中国战略及合资业务副总裁迪特尔·赫尔林(Dieter Helling)对嘉宾派的学员们如此说道。
宝马中国战略及合资业务副总裁迪特尔·赫尔林(Dieter Helling)
不过,赫尔林向学员们着重介绍的还是宝马的“四缸大厦”,慕尼黑的地标建筑。这座大厦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便是它不是从地基开始建起,而是反着盖的,从上面“盖到”底下。先建最高的22层,然后把22层抬起来,再往下放第21层、第20层……
“这座大厦的设计初衷,就是想让所有的部门都流畅沟通。不过,随着宝马的不断扩大,这个楼还是坐不下了,”赫尔林说,“我们的研发中心,也是希望所有人都可以流畅沟通。”
宝马“四缸大厦”(BMW-Vierzylinder)
中国宝马
特斯拉经历的产能问题,对于宝马来说并不存在。在2018年的财报中,宝马集团共生产了250万辆车,其中,宝马210万辆,mini 36万辆,劳斯劳斯4000多辆。
“劳斯莱斯产量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的。比如,我就买不起。”赫尔林打趣说。作为宝马中国战略及合资业务的高管,他对中国市场了如指掌。而中国市场对于宝马而言,已经至关重要。
2004年,美国、德国是宝马的第一、第二大市场,中国仅排在第11位,当时的销量是15000辆。从2012年开始,宝马中国市场的销量很快就在宝马集团全球销量布局中拿到了第一名,并一直保持到2018年。2018年,宝马品牌在中国的全年销量已经达到了61万辆,而美国市场只卖出了31万辆。
当然,中国市场的作用不仅仅停留在消费上,在产能和研发上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宝马在全世界有30多个工厂,分布在14个国家,而“重中之重又是中国”。赫尔林介绍称,沈阳有大东和铁西两个宝马工厂,生产了很多的宝马国产车,卖给中国消费者。此外,沈阳还设有车辆生产研发中心,北京和上海则分别有车辆设计研发中心。而“着眼于未来来看,现在宝马在中国生产的车卖是给中国,但未来有一种可能:宝马在中国生产的车将销往全球。”2010年,宝马国产车在整个宝马中国的比例只占到34%,66%都是进口车。而到2018年,国产车的比例已经增长到了75%。
华晨宝马沈阳铁西工厂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地缘经济的变化,宝马研发的重心也将从欧洲转移到中国。宝马提出了自己的未来战略,简称为“四化”,即ACES——A(Autonomous)代表自动化,C(Connected)代表互联化,E(Electric)代表电动化,S(Shared)代表共享化。
A——在2016年,宝马在上海开始了自动驾驶方面的研发与测试。目前正处于L4阶段的封闭试验状态。终极目标,也是整个汽车行业的终极目标,是L5阶段的无人驾驶。
C——数字化与互联化结合在一起,分成汽车和客户体验两个方面。消费者方面,借助数字化为购车过程提供便利。汽车方面,借助数字化为人们提供生活服务便利,比如IPA语音声控系统可通过语音操控车辆,获得所需资讯。车辆设计上,很多机械部件实现数字化、电子化,驾驶体验更加舒适。
E——宝马从2013年开始做电动汽车,率先推出了宝马i3车型。2018年,宝马共卖出14万辆电动汽车,而2019年目标是50万辆(含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目前,宝马已推出7个系列,16款电动汽车,并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高压电池中心。到2025年,电动汽车在宝马的销售份额最高要达到25%。
S——2月4日,宝马与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将专注于移动出行服务。双方将投资10亿欧元整合各自旗下的移动出行服务,为此合开了五家公司,分别是基于智能手机的路线管理和预订服务Reach Now、电动车充电收费系统ChargeNow、共享出行服务Free Now、停车服务Park Now以及共享汽车服务Share Now。
宝马-戴姆勒即时出行业务布局
科技宝马
没有一家汽车巨头敢把未来押注在一个业务上,尤其是汽车制造。即便是在贡献逐渐增大的中国市场,汽车的整体销量也呈现出下滑的趋势。汽车产业的焦点不再是“汽车”,而是变成了“出行”。
在《资源革命》这本书中,作者对传统的汽车拥有模式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多数汽车里仍然有5个座位,平均上座率已经跌至每车1.6人。一箱油中只有不到1%的能源才真正地用于将乘客从A点带到B点。在它们的使用寿命内,大部分时间都是被停在家里或停车场……要解决这些问题,汽车制造商们必须反思自己的产品,这也是百年来的第一次。”
百年宝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宝马不能仅仅是一家车企,更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贡献者。”负责宝马即时出行部门的高级经理理查德对嘉宾派的学员们介绍说。目前,宝马已经设立了一个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城市出行的研究,目标是让车越来越少,而让人们有更多不同的出行方式。
REACHNOW 将提供从A点到B点的多种选择方案,允许用户直接预订和支付公共交通以及各种其他移动出行工具,例如汽车共享和自行车租赁。
CHARGENOW 是一个电动车充电网络,使公共充电点在全球快速方便地定位、使用和支付。目前,已经在25个国家/地区拥有超过10万个充电点,帮助主机厂和车队运营商实现其电动汽车战略。
FREENOW该网约车服务可以提供提供各种移动服务,包括出租车、私家车、租赁车辆以及最先进的电动滑板车。作为欧洲和拉丁美洲最大的乘车服务之一,FREE NOW已经为超过2100万客户和超过25万名司机提供服务。
PARKNOW通过创新的数字停车服务一目了然地为用户提供最佳的停车解决方案,允许他们预留停车位并管理他们的停车时间,并允许在无人值守的公共车库中进出,以及无现金支付停车费。在欧洲和北美,超过3000万客户已经在超过1100个城市使用该服务。
SHARE NOW 是一项免费移动汽车共享服务,允许客户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租赁和支付车辆费用。目前,已在全球31个城市投入2万辆车。投入车辆将进一步扩大,将投放更多的的车型并增加市场覆盖范围。
此外,宝马也做了很多客户研究,比如招募一些慕尼黑市民,用宝马的出行服务来替代他们自己开车,以此了解客户的服务体验。“实验结果显示,车少了,路况也好了,可使用的城市空间也多了。”理查德介绍称。
宝马在做的,其他汽车巨头们也在做。3月20日,现代和起亚近日向印度打车平台Ola投资了2.75亿美元。而去年,两家公司已经向新加坡的Grab投资过2.75亿美元。3月23日,重庆长安、阿里巴巴与腾讯等公司共同设立97.6亿元(合14.6亿美元)的合资公司,投资于网约车行业。合资公司将是一家以新能源汽车为重点的共享汽车公司——这只不过是整个出行领域的一个缩影。
巨头们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争夺更加激励。尽管各家均为此投入巨资,但成绩却相差较大。美国市场研究机构Navigant Research公布的自动驾驶竞争力排行榜显示,Waymo、通用Cruise、福特分别以86.7、86.6和84.2的评分排名前三。宝马-英特尔-FCA联盟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排名居中,而特斯拉和苹果则在这份榜单的排名中沦为倒数。
最新的自动驾驶实力排名(来源:Navigant Research)
宝马与戴姆勒的合作不仅仅是在共享出行上。3月1日,两家公司宣布,将合作开发下一代自动驾驶技术,并希望该技术在2025年前后得到广泛应用。合作后,双方将共享自动驾驶技术,共同打造一个高等级的自动驾驶技术平台。
宝马能否率先从一家车企转变成一家科技公司?这个问题暂时还没有答案。不过,“宝马有自己清晰的战略,”迪特尔·赫尔林总结说,“宝马两条路都要走,一条路是继续维持燃油车目前的状态,去优化。另一条路就是去变革,靠电动化、自动化来实现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