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商学吴婷:以反思为刃|嘉宾派第14季开学校长演讲

案例·线下访学 · 2025-02-24



嘉宾商学创办人吴婷

2025年2月21日,嘉宾派第14季开学典礼在北京举办,40名来自智能制造、互联网、大消费、航空航天等行业的杰出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同开启嘉宾派新一季的学习与成长之旅。


在开学典礼上,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嘉宾商学校友吴世春为企业家学员带来开年秀,中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进行了主题授课。


在校长致辞环节,嘉宾商学创办人、《战法》作者吴婷发表开学演讲《以反思为刃:狂欢背后的破局与隐忧》,分别讲述了未来之钥:以“案例学习”重塑成长逻辑,中国模式:改开、双创、新质生产力,以及反思之刃:狂欢背后的隐忧。


以下为吴婷校长授课内容精编版,Enjoy~


1、未来之钥:以“案例学习”重塑成长逻辑


亲爱的傅成玉老师、各位师兄师姐、14季的同学们,大家好!


首先衷心欢迎又一届新同学的到来。这实属不易。经历了又一年的招生和筛选,经过师兄师姐们的保荐和面试,我们最终录取了40名第14季嘉宾派新生。同学们都是行业头部、有了不错的社会成就和经营成果、有着极高的认知、有着长线主义和利他主义的精神、有着中国企业家的创新和韧劲儿,都满怀着希望、在一线为为未来而奋斗。此刻,我谨代表嘉宾派全体师生,祝贺你们入学,开启了“行价值之旅、获破界之识、得莫逆之交”的学习旅程。


在读过了商科名校之后、在百战归来之际,我想说:你们此刻进入的是最高阶的学习方式,案例学习。这也是中国企业家学者们的幸运——“改开”和“双创”带来两度民企大繁荣,于是我们今天依旧享受到最杰出的企业家给我们带来深度的课堂,享受到最优秀的跨界同伴与我们交换思想宝藏和共享财富机会。


每年我带队到日本欧洲学习时,我总是心生感慨:在活力缺乏和阶层固化的社会,很多百年老店的传承固然值得我们学习,但在那片土壤上已经难寻创新活力、难寻一代创始人的基因。每一次访学,就是一场考古。在中国成长的我们,亦能有机会考察到最奢侈的财富,那就是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公司、热题材,最核心创始团队是如何走到今天的,这就是嘉宾派能给大家带来的最奢侈的价值。


去年我带队去了两次美国。美东访学,我们去到了校董菲利普·科特勒的家里,我问他,93岁高龄的您,给今天内卷高压中的企业家提供一个最高效的学习建议,那么是什么?他思考了五秒,说:Travel, going to different countries。美西访学,我们的导师、未来学家凯文·凯利说:“我建议美国政府为毕业的年轻人提供旅行基金,因为游历四方如此的重要。而嘉宾派最好能也和我一起,帮助在硅谷的年轻人多去中国走一走,不要那么的封闭。”


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深度访学很重要?企业家同学们又该如何把握好机会、最高效地进行学习?


给大家分享一个重要的原理:学习金字塔。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的埃德加·戴尔教授经过试验得出了一个脑科学结论:我们习得的知识,两周后能记住多少?如果我说你听,你只能记住5%,如果配以文字、图案、影像……单向的接受,你至多记住30%。但当我们进入到discussion和提问、进入到主动思考和觉察中,你开始有了50%的记忆;如果你结合自己的实践道场,效率就高达75%;最厉害的还是经历输入后的输出,以教为学,恭喜你,能达到遥遥领先的90%。这个内化外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我们称之为“反思”。


所以,嘉宾派的课堂,是有学习四段论的:自我学习、近场学习、交互学习、反思学习。在360,周鸿祎老师给我们讲述过大模型的训练原理,机器学习的过程,也是符合脑科学的、和我们非常接近的流程;嘉宾案例学习四段论,也被11季校友化学大模型“机器化学家”创办人江俊教授写入了他训练的底层。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们将仗剑走天涯、携手顶峰见,以全新的学习模式、开启对世界新一轮的探索。


嘉宾商学创办人吴婷

2、中国模式:改开、双创、新质生产力


同学们,此时此刻,能坐在这里学习的每个人,无疑是幸运的。我们活到今天、跑出好成绩、并对未来保有期望。


尤其最近,我们愈发强烈地感受到了春风拂面。“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高规格民营经济座谈会,科技新势力的崛起到一系列利好出台,我们看到了国运昌盛的底气。


我们看到,民营经济座谈会,从“破壁”到“立新”。


2025年2月17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无疑是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重申支持民营经济,不打折扣。上一次“民营企业座谈会”还是在2018年11月,一晃六年多了。


参会企业涵盖了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等新兴领域,以及食品饮料、农业、家电等传统行业。这次参会的企业家既有小米雷军、新希望刘永好、正泰南存辉这些“久经考验”的常客,也有DeepSeek梁文峰、宇树科技王兴兴这些新贵,更有阿里马老师这种“渡尽劫波”的标志性人物。


当天的《新闻联播》用10分钟报道此事,专门播放了习近平总书记和马老师握手的那个瞬间,有人把这段视频反复听,听出握手时习近平总书记对马老师说了四个字,你们知道是哪四个字吗?


“你还好吗?”


这次座谈会释放的信号聚焦于破除准入壁垒、强化法治保障、优化融资环境、推动技术创新四大维度。自上而下的政策和信心双重加持,有机会让2025年成为“破局之年”。


我们看到,科技与产业突围,从“跟随”到“领跑”。


中国在多领域的卓越成就正以磅礴之势影响全球,深刻重塑着产业格局与文化生态。DeepSeek 大模型用“算法优化”掀翻了“算力堆砌”的AI行业逻辑,而且雄心勃勃地开源,宣告中国企业在 AI 领域的开放胸怀,堪称“国运级别的科技成果”。


宇树科技携创新成果,在春晚舞台闪耀,又在CES吸睛全球,无论是上山探索,还是下海钻研,皆游刃有余。动画电影《哪吒》以非凡实力,首次代表中国电影登顶了全球票房榜首,掀起东方文化热潮。《黑神话·悟空》以匠心独运的创作,震撼的画面、动人的情节,冲破文化壁垒,收获广泛赞誉。这些当然展现了Z世代生活方式、东方美学背后的文化自信。与此同时,还有众多Tiktok Refugee涌入小红书,为中国人的美好生活由衷赞叹……


从算力基建到文化符号,从硬核科技到生活美学,中国民营企业正以"万物生长"的姿态,在三个维度重构全球话语体系:他们以自主可控的底层技术突破西方技术霸权,用数字时代的文化编码解构传统认知藩篱,更以人本导向的创新实践书写人类文明新范式。这不仅是商业版图的扩张,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数字纪元重获定义权的历史性觉醒。


它们宛如闪耀灯塔,引领时代前行,成为推动进步、诠释美好的标杆,让世界见证中国力量的崛起 。


我们看到,官方各种定调,政策从“加持”迈向“领航”。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2024年的财政赤字率是按3%安排,今年财政部提出要提高赤字率,各方普遍预期是4%到5%,创下历史新高,意味着更大的逆周期调节力度。


比如去年11月推出的10万亿天量化债计划,给地方债务松绑,唤醒地方经济活力。


又比如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用来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两重”是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包括沿江高铁这种重大项目,既是拉动投资,也是做好基建、搭好舞台。“两新”是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如今我们能看到各大电商平台的国家补贴,这是刺激消费。


货币政策也调整为“适度宽松”,从渡过金融危机后的2011年直到2024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稳健”了14年,今年首次转向,预示着企业融资、社会投资乃至股市都会有更充裕的流动性。大摩(摩根士丹利)、小摩(摩根大通)、高盛、瑞银……一众外资机构都在唱多2025年的中国股市。


再过一周,我们就会看到全国两会的召开,我可以想象到更多的利好声音将从中释放。


3、反思之刃:狂欢背后的隐忧与破局


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


在疫情的几年里,到处都是悲观论调,但我从来都是满怀信心的,因为我知道中国企业家太具有韧性了,聪明、勤奋、抗击打,我知道我们终将迎来丰硕的成果,那个当下绝不是终局。所以我永远是在打气、鼓舞。记得我们的开学主题,那时是“逆风翱翔者”“牵手越山丘”,今天终于迎来“携手顶峰见”。


然而,今天,当大家都沉浸在“国运的狂欢”里,我却陷入深深的反思。再次提出几点隐忧。


首先,政府需要更给力扶持,政策落地“卡壳”待解。


我是一名省人大代表,其实每年我都会根据自己的专业观察,为民企鼓与呼,提出各种建议和议案。我提出过疫情后“产业共同体抱团回暖”的方案,提出过“如何打造新能源全球中心名片”,今年我更是全省唯一一个提出“AI应用立法”的代表。这个发声通道是我反思与输出的最佳机会。


我知道,尽管政策频出,但很多是没有真正执行到位的,甚至并没有意识到某些问题的重要性。


我举个创业者们都关心的例子。“耐心资本”呼喊已久,请问谁到底成为了那个真正的耐心资本?“风险投资”飞到中国本土后,它到底承担了多少风险?出于地方债务压力与国有资产流失顾虑,国资LP对GP的回报要求苛刻,从而挤压了风险投资的容错空间。同时,资本市场的道路被阻塞,7年或9年期满,所有“明股实债”的投资人都开始纷纷讨要“债款”。


今天,双创已满十年。那个时期遗留的“背债人”问题,是无数创新创业者这两三年不可言说的隐痛。他们很多人甚至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偿还“高利息”的“风险投资”的款项,甚至动不动受到被起诉的威胁、成为“老赖”、被限高。


股权投资行业也不容易。2024年,前三季度新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80家,注销800家;VC/PE募资规模接近1万亿,同比下降26%;新募集基金2777只,下降50%。


其中一个根源的问题:退出难。去年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195家,同比下降超过50%,创下2014年以来的新低,募资总额1400多亿,也创下2014年以来的新低——你们知道2021年的募资总额是多少吗?超过8500亿。


所幸游戏行业不差钱,才有了光宗耀祖的《悟空》;所幸量化投资赚够了钞票,梁文锋团队才成就了Deepseek;所幸今天机器人赛道大势已来,要知道我们的校友、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的创始人周剑,创业之初,融资极度困难,为此他卖掉了自己的三套房产,从香港搬到深圳龙岗租房,卖掉了自己的保时捷和宝马,卖掉了此前工厂的股份,花光了2000万积蓄还向他父亲借了90多万,最后连看牙医的钱都没了。每次研发烧掉几百万,感觉成果近在眼前就差一点,结果没出,只能继续往里投。差点就活不下去了,还是比亚迪联合创始人夏佐全出手投资,才渡过难关。当中他一度被投资圈很多人认为是“骗子”。


在大洋彼岸的世界创新中心硅谷,风险投资,不长这样。所谓“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不仅是一种舆论表征,更是真金白银的告白。


其次,民企需要自我审视。商业文明 “跛足” 待健。


部分民营企业家是相当短视的。比如创新不足,比如用不正当竞争扰乱市场秩序。我长期关注新能源汽车行业,即便是再注重品牌的大机构,水军之间的骂架,那可是行业一景。前两天我和造车新势力当中的某一位知名企业家见面聊天,他说,在业内“花钱防守”已经是最高的道德底线了。


我们企业家在现代商业文明的进化、在“社会责任”的意识上,都还远远不足。一个企业的ESG成就还不能大面积地体现在我们的股价中。商业文明的进程,道阻且长。


今天我邀请到了我最尊敬的傅成玉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全球化,因为我知道,AI和全球化是所有民营企业面前的两个最大课题。这是一代人的机遇。但是,在迈向全球化的征程中,中国民营企业的品牌国际竞争力很虚弱,成功突围的基本都是“功能出海”“技术出海”“供需出海”,而真正的“社会叙事”“用户叙事”,我们还任重道远。当然还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欠缺、国际化人才短缺、跨文化管理经验匮乏、应对贸易壁垒能力较弱……这些我特别期待傅老师能给大家很好的解答。


最后,社会需要积极共识,偏见消除 “顽疾” 待愈 。


我们急切呼吁,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少一些被民粹裹挟、情绪至上的网暴行径,多一些保持清醒、秉持开放学习的积极心态。


回顾去年,一场汹涌的网暴,竟使得中国首富都难以承受,被冲击得直不起腰。互联网时代,确实让我们实现了流量层面的平权,人人都有发声的机会。然而,在座的诸位务必清醒地认识到,认知层面从未实现平权,且从根本上也不可能平权。倘若认知已然平权,那教育又还有何存在的意义呢?我们处在一个压力巨大的舆论场中,“民营经济退场论”“资本无序扩张” “企业家原罪论”等极端且片面的观点甚嚣尘上,在舆论的推波助澜下,不断冲击着人们对民营经济的理性认知。


重建对民营经济的理性认知,需要政府、媒体、公众的协同努力。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在民营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政府、企业家和公众都肩负着重要责任。


国运从来不是抽象的宏大叙事,而是众人的征途。从民营经济座谈会的一张圆桌,到“三大工程”的一片工地,从DeepSeek的一行代码,到每个企业家的一个决策,我们既是国运的见证者,更是缔造者。唯有以反思为刃,以学习为盾,方能在时代的潮涌中,锚定下一个黄金十年。那么从此刻开始,让我们仗剑走天涯、携手顶峰见。


谢谢大家!




作者 | 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