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亿到被执行1.8亿,起底蓝翔潮起潮落
首页 · 2024-02-20
他小学没毕业,却创办了中国最强职业学校,知名度堪比北大清华;
他油漆工出身,却写出人人会背的广告文案: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
他靠老丈人资助创业,把夫妻店做到百亿规模,却又因为夫妻不合亲手葬送了蓝翔。
目前蓝翔集团已经申请注销,蓝翔技师学院被强制执行1.8亿。
曾经叱咤风云的蓝翔,在建校40周年到来前夕,在职业教育再次迎来风口之际,只剩下一地鸡毛。
这潮起潮落的背后,是一条古今中外都避不开的魔咒:草根版的夫妻店做不大。
他叫荣兰祥,1964年出生在河南商丘的一个贫困县,他幼年丧母,家里还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全靠母亲一人抚养,平时别说吃肉是奢侈,吃饱都是过年才有的事。迫于生计,荣兰祥早早辍学,是个把“猎枪”写成“猪枪”的文盲。
这个原本应该跟哥哥一样一辈子务农的穷小子,是怎么逆天改命的?
答案在他的手机号里。他的手机尾号是251,他管自己也叫251,意思是二百五加“1”。在河南话里,二百五是胆子大、不顾后果的人,而那个“1”,就是“心眼”。用他的话说,他的成功靠的就是骨子里的胆子大和有心眼。
辍学后,他“250”的劲儿上来了,凭着一腔热血早早进城卖力气吃饭。那是六十年代,进城的难度堪比今天的移民。但有胆子又有心眼,也让荣兰祥锻炼得能说会道,洗去木讷的底色。
1986年,20岁的荣兰祥跟同乡孔素英相识。对方长得清秀,家境也殷实,父亲是退伍军人,本可以选择条件更好的对象。
但荣兰祥能说会道,一副有志青年做派,在一群同乡面前显得出类拔萃,孔素英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了他。婚后,两人一起去济南发展。
这也是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的第一年,大量农民工急需一技之长,职业培训的大风口来了。
荣兰祥没啥文化,但性格中的“1”让他察觉到赚快钱的机会。当时农民工首选的工作是刷油漆,直接跟他抢饭碗,怎么办?与其挖金子,不如卖铲子,办培训班,教人刷油漆。
他说服孔素英回娘家,向孔父讨了500元作为启动资金,这相当于当时北京国企工人1年的工资。
有了钱,两人注册了天桥职业培训学校,也就是蓝翔的前身。荣兰祥租下几间中学教室,教刷油漆,孔素英教缝纫,夫妻店开张了。
抓住农民工进城的历史大风口,蓝翔起飞了。
最初济南职业培训班只有他们一家,生意起步很快,孔素英的缝纫班10天一期,120多名学生,期期爆满,最多的时候孔素英同时带3个班。
荣兰祥的油漆班招生有点困难,但他随机应变,看大家乐意干什么就培训什么。看到马路上摩托车一天比一天多,就开摩托车修理专业。看到餐馆一家家开起来,就开厨师专业。
什么工作火、工资高就开什么,否则就砍掉,简单、粗暴但有效。
另外,夫妻店的模式也是蓝翔起飞的一大关键:首先是低成本,甚至老婆替他出成本;其次两人高度信任,执行起来效率高。
生意越做越火,来抢生意的同行也越来越多。
为了争夺生源,他一方面用拳头说话;另一方面也准备去抱上部队这条大腿。当时有源源不断的军人和转业军人要学技术。荣兰祥的岳父是退伍军人,他能说会道,充分利用好这层关系,终于拿下这个大客户。
大批军人成为学生,有了钱,蓝翔的营销也鸟枪换炮,从电线杆换到城市广播,知名度不断扩大。到90年代,荣兰祥统一了济南职业培训市场,蓝翔技校也飞上第一座高峰。
接着他连续买地扩张,2001年买地50亩,2002年300亩,2005年700亩,学校规模增长的同时,土地的价值也在一路飞涨。
到2006年,蓝翔技校开始飞向第二座高峰。没多少文化的荣兰祥琢磨出那句: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然后以每年两三千万的预算投电视广告,一句文案,洗脑了整个中国,也让蓝翔彻底变成顶流技校,一年招生数量从1万跳到3万;蓝翔的业务开始大肆扩张,烤漆事业部、钣金事业部、机械事业部、物流事业部纷纷成立。
如果事业一直这么发展下去,今天的蓝翔大概率会是职业教育的领头羊。说不定还会开主播培训班,短视频培训班。
是什么让蓝翔从巅峰快速坠落?
两个字:分钱。
2007年开始,荣氏夫妻出现感情危机,随后爆发了一系列财产纠纷。其中估值数亿元的“天伦花园”项目成为纠纷焦点。2014年,荣兰祥组织上百名师生,趁夜色从济南跑到河南商丘跨省斗殴,殴打的就是当年给他创业启动资金的岳父。
斗殴事件过后,两家彻底撕破脸,孔素英连续举报荣兰祥的私德问题,以及蓝翔存在教师无证教学、退学不退费等问题。而荣兰祥则把孔素英和女儿送进局子蹲了三四年。
一系列的丑闻,让蓝翔的声誉一落千丈,招生人数大跌八九成,本该在风口上飞翔的蓝翔,被一把推下悬崖。
不只是蓝翔,估值上百亿的赶集网,在IPO前夜遭遇离婚诉讼;开中餐连锁先河的真功夫,因为夫妻争夺股权和管理权错过黄金发展期;更知名的是当当网,两人对公司发展战略认识不同,竟然上演了抢公章的闹剧。
无数企业家创业未半,却折戟于婚变。吃瓜群众将其归因于爱情会消失、婚姻不稳固,但本质原因是夫妻店的公司治理问题。小规模的夫妻店可以两人一起商量,赚的钱也只属于两个人,而一旦做大,巨大的利益怎么分配、庞杂的业务谁来负责,都不是草根版的夫妻店模式可以搞定的。如果不引入现代治理模式,必然会遇到困境。
有人败于分钱,有人困于分权,打江山不容易,分蛋糕更难。
如何让生意归生意,让感情归感情,是所有夫妻店的必答题。
关注嘉宾商学,从案例中学习公司治理之道。
出品 | 嘉宾商学